第五章 世界植被地理 本章讨论世界上各种主要植被型(或植被型组)的基本特征及其地理分布。 有的植被型分布在一定气候带内的显域生境(plakor),即主要受大气候支配,排水良好、土壤质地适中的相对平坦地段,呈现为连续且有相当宽度(通常数百公里)的带状,称为地带性(显域)植被(zonal vegetation)。另一些植被的分布与某类土壤联系更密切,以致同样的植被见于不同气候带的相似土壤上(例如石质土、沙土、盐渍土、沼泽土、渍水土、贫瘠土等),它们称为非地带性(隐域)植被(azonal vegetation)。本章将把地带性植被作为重点介绍,并在分析各植被类型与气候条件的关系时,采用瓦尔特(H.Walter)的气候图。这种图式比用指数或公式醒目,便于比较,有助于对植被的分析。图中的曲线表示逐月平均温度和降水值。用温度曲线和降水曲线的关系来代替可能的蒸发曲线,表示所出现的干旱季节(温度曲线高于降水曲线)。在某些情况下,还画出第二条降水曲线,它与温度之比为3∶1,即30mm=10℃。这样,在图中不仅表示出干旱期,并且也表示出相对干旱的季节。然而,气候图上所示干旱季节是在特定气候下与湿润季节相对而言。气候图提供了某一特定地点在全年内平均温度和降水的形象资料,同时也示出相对湿润和相对干旱季节的出现时期、持续时间和强度,以及寒冬的时期和程度、初霜和晚霜情况等。有了这些数据,就可以从生态学的观点来观察气候状况。 第一节 热带的植被类型 一、热带雨林 (一)热带雨林的环境特征 热带雨林(tropical rain forest)发育的气候条件是赤道气候,其主要特征是全年温度高而温差小,日温差和日湿度差要比月温差和月湿度差大得多,雨量充沛而相当均匀。终年高温多雨的有利配合,乃是热带雨林发育的必需条件。 热带平地的年平均温度在20—28℃之间。各地的平均温度变化非常缓和,故温度梯度平缓,等温线范围很大。在赤道附近,最热最冷月平均较差小于5℃。离赤道越远,温度的季节较差逐渐增加,但最大也很少超过13℃。在热带的不同地区,温度的平均日变幅可以从3℃到16℃。最高温度很少超过33—34℃。 热带雨林需要整年有充沛的降雨,又无明显的干旱。各地雨林的研究表明,年降水量最少有2000mm,多的可达4000—6000甚至10000mm。但各地在降水总量和季节分配方面差异较大,如在圭亚那的马查罗尼(Mazaruni)和新加坡地区,没有一个月少于100mm,而在尼日利亚南部的阿基拉(Akilla),虽当地的年降水量达208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