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魏晋南北朝 一、时代与工艺美术 政治—— 战争连绵,国家分裂,政权更替频繁 西晋以后的南北差异—— 十六国北朝:少数民族政权 南北民族融合,东西文化交流 游牧民族:禽兽装饰、贵金属工艺 西方文化涌入:金银、玉石、玻璃器 影响:丝绸、陶瓷、金银器 东晋南朝: 汉族政权,文化较纯净,延中国传统 佛教风靡—— 佞佛无分南北,信教不论尊卑 工艺美术:莲花装饰、夹纻造像 二、生产格局 格局—— 官府:畸形发达(恣情欢娱,竭力造作) 沿袭旧制,制作系统较完备 中央官府垄断高档制作,禁限 民间:沉闷凄凉(民生艰难,制作萎缩) 丝绸、陶瓷仍产,精良考究者少 南方:陶瓷、漆器、纺织 北方:十六国,备受摧残;北魏统一后,逐渐恢复 中心—— 陶瓷:江浙领先,中原继起(北朝后期) 丝绸:中原,蜀地,江南发展 漆器:蜀地(魏晋) 第二节 织绣 一、引言 官府—— 机构:各政权往往设立 生产:工匠多、产量高 品种—— 官府:重纹彩——锦罗绫绮 民间:多无纹——绢缣(细绢) 出土—— 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民丰尼雅 青海都兰热水、甘肃敦煌莫高窟 二、著名丝绸产区及人物 1 、中原 品种:锦、绣、罗、绮、绵、缣 2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中心:扬州、荆州(湖北江陵)、豫章郡(江西北部) 锦的发展:不产——灭后秦迁百工——西北民族来求 3 、蜀地 品种:蜀锦。蜀汉量大质低,西晋量大质优 4 、新疆 中心:龟兹(库车)、疏勒(喀什)、高昌(吐鲁番)、于田(和田) 品种:锦,“丘慈(龟兹)锦”、“疏勒锦” 意义:与汉地区别——粟特风 5 、马钧及苏蕙 马钧—— 字德衡,曹魏时扶风人 著名机械改革、发明家:指南车、翻车、改进发石车 改革绫机:五十综五十蹑、六十综六十蹑——十二蹑 贡献:提高工效,造福大众 苏蕙—— 字若兰,始平人;嫁前秦显宦窦滔 回文锦:思念远方丈夫,织锦寄赠 (长宽各8 寸,8 4 0 字,2 0 0 余首回文诗) 贡献:文学、艺术价值低,因文人煽惑鼓噪,声名反高 三、刺绣 孙吴赵夫人——¡°针绝¡± 贡献:小说《拾遗记》,绣孙权军事地图 形象:“列万国于方帛之上” ,“五岳、河海、城邑、行阵”等细部绘出 重要绣像:说法图 造作:北魏太和十一年(4 8 7 年),首都平城(大同) 施主:广阳王元嘉 出土:敦煌莫高窟 形象: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