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文化概论》教学大纲 杜丽芬 (第四次修订) 2007 年5 月 编写说明 本大纲是在五年多教学实践中逐渐形成的,中间经历了多次重大修改。大纲所依据的教材是张岱年、方克立两位先生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文化概论》。鉴于本课程内容极其浩博,《中国文化概论》讲义前后又有不少交叉重复,我们在编写大纲的过程中作了一些归纳与调整,也把学术性较强的篇章作了适合于教学的改编。 本大纲以 51 课时为标准制定。由于本门课程涉及教师、学生较多,课时也不统一(从45 到 68),所以在具体讲授过程中不强求一律,可根据需要对内容进行一定调整。 《中国文化概论》课时安排 绪论 2 第一章 中国文化的历史地理环境 2 第二章 中国文化植根的经济基础 2 第三章 中国文化依赖的社会政治结构 2 第四章 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 7 第五章 多民族文化融合与中外文化交汇 2 第六章 中国语言文字 3 第七章 中国古代科学技术 2 第八章 中国古代教育 2 第九章 中国古代文学 4 第十章 中国古代艺术 3 第十一章 中国古代史学 4 第十二章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 2 第十三章 中国古代宗教 3 第十四章 中国古代哲学 3 第十五章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价值观系统 5 第十六章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与建设社会主义新文化3 总学时 51 《中国文化概论》 教学大纲 绪论 教学目的: 通过绪论的学习,使学生明确中国文化的概念,涉及范围,基本宗旨以及学习的目的、意义和方法。认识学习的重要性,端正学习态度,为以后内容的学习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文化的基本概念 教学难点: 对广义文化与狭义文化的认识 2 课时分配: 2 课时 教学内容: 一、"文化"的涵义 (一) "文化"界说 文化概念的界定,是个复杂的问题。到目前为止,国内外有许多不同的看法。 "文化"一词早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就有,本指"以文教化",与武力征服相对应,即所谓"文治武功"。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是文化的原始提法。西方语言中的文化一词与汉语的文化有相近的一面,又有相异之处。英语中的 Cu ltu re 和德语中的 Ku ltu r 均由拉丁语的 Cu ltu ra转化而来。拉丁语系的 Cu ltu ra 偏重于物质文化。 现代意义的文化,作为一个内涵丰富外延宽广的多维概念,是由近代欧洲人创造的。 (二) 文化的定义 凡是超越本能的人类有意识的作用于自然界和社会的一切活动其结果,都属于文化;或者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