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金融给物流企业带来了什么 物流作为新名词已经红火了好多年,供应链管理又随着怡亚通的上市而被爆炒,要说在这一领域还有什么新鲜事,恐怕就是“供应链金融”了。在各个物流专家研讨会和高峰论坛上,有关供应链金融的话题总是被津津乐道。去年,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获得了国际创新奖,业内的目光就更加关注这一新生事物。 那么供应链金融到底有多大的魔力呢?我们还是首先讲讲较早提出的物流金融。物流金融是指银行、货主方和物流企业在面向物流业的运营过程中,通过对动产、不动产和权利质押等多种方式,有效地组织和调剂货币资金的运动,从而实现为资金需求方融资的目的。供应链金融则涵盖了更大的范围,从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一直到消费者的产品全过程中,对上下游所有企业基于供应链的金融支持和优化方案,称之为供应链金融。可见,供应链金融要比物流金融范围更广,目标也更为深远。 正像大家都了解的,现在的市场竞争已经不是企业与企业的竞争,而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的竞争。所以,供应链金融的推出完全吻合了当前的竞争需求,市场一片红火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那么,作为物流人,应该怎样来认识这个全新的产品呢?又应该如何应对它所带来的影响呢? 久旱逢甘霖? 目前我国以物流命名的企业有 73 万多家,除少数几家规模较大的公司之外,绝大多数都是中小企业。中小型物流企业多用自有资金发展,在燃油费大幅上扬、人员工资逐年增加、市场竞争日益加剧的今天,即便通过强化内部管理,也无法缓解综合成本上涨的压力,资金周转面临巨大困难。但物流公司在向金融机构申请贷款时通常无法提供更多的固定资产可以抵押,这样的申请恐怕很难获批。 据浙江某市调研,82%的中小企业认为制约发展的最大瓶颈问题就是融资难。一方面金融机构对国营大型企业有先天偏好,我国的融资体系也不健全,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本身也存在着诸如企业规模小、抵押不足、效益不稳定、信息不对称等问题。 华夏银行的“融资共赢链”、深发展的“供应链金融”、光大银行的“阳光供应链”等众多的供应链金融类产品一推出,就高举着解决中小型企业融资难问题的大旗。深受资金周转之苦的物流企业是否真的“久旱逢甘霖”了呢? 首先,供应链金融产品是从供应链的核心企业入手,把核心企业的信用放大,将资金注入上下游企业,并通过对供应链的风险监控来控制金融风险(这就是所谓 N +1+N 模式)。这样,金融机构就改变了以前只专注于固定资产评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