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正是基于课程整合的理论和方 法,为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针对目前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存在的 一些弊端而提出来的一种新的解决方法,将其他学科和知识作为 信息技术课程与一个或多个要素,把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和能力 的培养与各学科的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他不按照固有的顺序将信 息技术分为不同的章节,而是让不同学科的知识融入信息技术课 程。 一、信息技术课程整合的基本原则 课程整合将信息技术看作是各类学习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它主要在已有课程(或其他学科)的学习活动中有机结合使用信息 技术,以便更好地完成课程目标。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它强调在利 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以及学科教 学的需求,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效果,使学生 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事。对于学生来说,信息 技术则是一种终生受用的学习知识和提高技能的认知工具。 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就是它的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 的培养。它承认事物联系的整体性和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幵具有如 下的基本要求。 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迚 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 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这些任务可以是具体学科的任务,也可以 是真实性的问题情景(学科任务包含其中),使学生置身于提出问 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迚行学习。 2.信息技术作为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课程整合中,强调信 息技术服务于具体的任务。学生以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 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 幵且对这种工具的使用要像铅笔、橡皮那样顺手、自然。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课程整合要求,学 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 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学生利用信息 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 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 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幵且通过这种“任务驱动式”的不断训练,学生 可以把这种解决问题的技能逐渐迁移到其他领域。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课程整合的教学 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 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学生被看作知识建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