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儒家孝道的多重意义

儒家孝道的多重意义_第1页
1/8
儒家孝道的多重意义_第2页
2/8
儒家孝道的多重意义_第3页
3/8
1 儒家孝道产生的原因 孔子创立了儒学。儒学旨在提倡“仁”,而行“仁”之本在于“孝”。儒家的孝道创立之后,从西汉起,经统治阶级的提倡,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核心意识形态。从孝观念的萌芽到儒家孝道观的形成与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孝”观念的产生,取决于个人、家庭、国家的需要。从个人层面看,孝道关系个人价值的实现;从家庭的角度考虑,孝道是维系家庭和家族成员紧密联系的纽带;从国家层面讲,孝道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保障。 其一。孝道是个人价值实现的基础。中国人认为人之为人的落实点在道德,一个人如果无道德,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人,更谈不上人的价值问题。一个人如果具备了仁爱思想,就能成为君子、圣人,为人称道,人生价值就得到了完满的实现。在儒家伦理道德构成中,孝道思想是儒家道德的出发点,个人所有的价值和生活的意义都必须在以孝亲意识为起点的社会伦理道德中完成、实现。 其二,孝道是联系家庭成员的核心纽带。家庭构成的核心是父母子女的关系,理想的家庭关系就是父慈子孝,又以强调子女对父母的孝为重点。 其三,孝道是国家长治久安的思想保障。儒家孝道观产生的直接原因就是要重建业已崩坏的人伦秩序,矫正混乱的社会局面。如何重建,儒家走的是以“孝”行“忠”的思想路线。 2 儒家孝道思想的现代意义 儒家孝道思想内容博大丰富,其中蕴含着积极、优秀的道德资源,对我们今天的道德建设不无裨益。我们认为,儒家孝道思想对现代人生之道德建设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第一,有助于现代家庭道德建设。中国社会发展到今天,儒家的孝道思想遭到多次冲击。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鲁迅、胡适、陈独秀等人对传统道德,特别是传统孝道思想进行了尖锐的批判其次,社会的变迁,使得孝道产生的土壤——宗法制社会——不复存在。再次,中国改革开放后,受到西方价值观的影响较大。随着经济重心的确立和西方金钱至上、利益为先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的价值观发生了改变,并影响到了家庭关系。现代家庭中不赡养老人、虐待老人的现象屡见不鲜:子女利字当头,竞相啃老者有之;老人生病,子女互相推诿、弃之门外者有之。家庭是社会的组成部分,家庭稳定社会才能稳定,家庭和睦社会才能和谐。我国已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老人的安置和赡养问题不仅成为家庭问题,也成为重大的社会问题。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社会应当承担起养老的责任,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目前我国国力不足以解决所有社会成员的养老问题,家庭就要承...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儒家孝道的多重意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