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1 —附件五: 全国微生物资源调查技术规定(试行) 共包括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总则 ——第二部分:保藏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 ——第三部分: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调查 — 242 — 第一部分:总 则 1 范围 本部分规定了大型真菌物种资源调查任务以及调查程序和质量管理,包括工作准备、外业调查、内业整理、质量检查和成果归档等技术要求。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监测技术规范》(2008) 《生物多样性调查与评价》(2007) 《微生物菌种资源调查规范》(试行)(2007) 3 调查任务 调查任务是查清全国或区域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的种类、分布、数量、受威胁因素以及全国微生物菌种资源保藏现状等,客观反映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及微生物菌种资源数量、分布、利用和保护(藏)现状,分析与评价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的数量消减动态及原因,提出野生大型真菌物种资源利用与保护建议。 4 调查的基本程序 4.1 调查准备 4.1.1 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 接受调查项目后,承担单位应根据任务书或合同书的要求,在调查工作开始前,明确调查目的与任务,确定项目负责人。 — 243 —4.1.2 确立调查区域 根据调查目的、任务以及调查对象,确立调查工作所涉及的区域或范围,据此收集相关资料。 4.1.3 收集、分析与调查任务有关的文献、资料 针对要进行调查的对象、范围或区域,收集整理现有相关资料,包括历史调查资料、行政区划、自然地理位置、地形地貌、土壤、气候、植被、农林业以及当地的社会人文、经济状况和影响生物物种生存的建筑设施等。根据所收集资料,分析了解调查区域的相关情况,为调查方案和调查计划的编写奠定基础。 4.1.4 组织调查队伍,确定调查技术负责人 充分了解参加人员的专业背景,结合调查地区的实际情况,选择参加人员,确保其有能力真实、准确地完成某一地区或某一类群物种资源调查的相关工作。调查组人员组成要做到量少而精干,专业配置合理,分工明确,并确定调查组技术负责人。 4.1.5 编写调查方案或计划,包括: (1)任务及其来源; (2)技术方案设计; (3)人员组织; (4)时间安排; (5)保障措施; (6)经费预算。 4.2 野外作业 — 244 — 4.2.1 调查范围的确定 根据调查对象、目的和任务,结合实际情况,确定开展实地调查的范围和区域。为确保调查的全面性和准确性,应在已划定的调查范围内,适当扩大调查的范围。 4.2.2 调查线路、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