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正声明:本站文章均有本公司撰写,未经同意严禁转载、引用。 Copy right 2004 晟辉人力资源网/上海晟辉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 ed. 十、知已知彼,自知而知人 古人说,"知人始已,自知而后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鱼;见形也,若光这与影也。其察言不失也,若磁石之取针,舌之取燔骨。"这就是说,知人必先自知,不了解自己,也就无法了解对方。人和人这间的相知,如比目鱼须相并而行,如是光生而影见,不可或缺其中任何一方面。圣人察言,绝无失误,正如磁石吸引针,舌头吸炙骨。 有一句古谚语说得好,"你的知识并不重要,你是怎样的人才重要。"这就需要识人者努力剖析自我,认识自我,自我省察、修炼自我,再现自我的良好形象。 人贵有自知之明。作为识人者,自知是非常重要的。老子说过:"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只知彼,不知已,虽称得上是智者,但还算不上是明白人。识人者不但尽可能了解他人,理充分了解自己,清醒地认识自己。只有知已方能知人。 学人长,补已短 人总有长处和短处,再伟大的人物也有不足。识人者,不仅要识人之长,而且在识人之短时要见短中这长;识人者不仅要自知已之短,而且要识已之长中之短。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学人之长,补已之短,成为识人的真知者。 识人中学人之长,补已之短,古已有之。翻开中国历史的长卷,其中楚汉相争,人所共知。无论论个人的武功,还是军队实力,刘邦都远不及项羽;刘、项之间历经百余战,起初刘邦屡战屡败。后来终于转弱为强,反败为胜,夺取天下。究其原因固然种种,但其中有一条不可忽视的因素,就是刘邦是一个"有效的管理者"。项羽虽有过人的武功,但不过是匹夫之勇。刘邦与群臣议论战胜项羽的原因时,说过这样一段话:"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边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吾擒也。"就是说:在出谋划策方面,我的能力不如张良。在治理国家,管理百姓,筹措粮饷方面,我的能力不如萧何。在统帅百万大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方面,我的能力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杰出的人物,我能够恰当地使用他们,这是我能夺取天下的原因。而项羽呢?手下只有一个范增是个人才,还不能发挥他的作用,这就是项羽失败的原因。 易牙、开方、竖刁三人都是桓公的宠臣.易牙长于调味,善阿庚奉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