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绩效模式简介和11项核心价值观概述 卓越绩效模式(performance excellence model,CPE)源自美国国家质量奖评审标准,因纪念已故的美国商务部部长波多里奇在任时,积极推动美国政府设立质量奖,鼓励美国企业提升竞争力,追求卓越的经营绩效,将该奖命名为波多里奇奖。由于卓越绩效模式融合了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理念和实践经验,不仅在美国企业界和管理学界得到了的广泛认同,世界各国许多企业和组织也纷纷引入实施,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经营业绩。根据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的阿尔波特·林克教授和达特茅斯学院的约翰·斯哥特教授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每年可带来相关的收益大约为240.65亿元,收益与成本比率保守的估计为207∶1,而施乐、IBM、通用汽车、微软、摩托罗拉等世界级企业运用卓越绩效模式不仅取得卓越的经营结果,并获得了美国波多里奇国家质量奖,成为全球企业学习的典范。 2001年起,我国在研究借鉴卓越绩效模式的基础上,启动了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2005年全国质量管理奖评审工作直接采用国家质检总局颁布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国家标准。《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主要分为领导、战略、顾客与市场、资源、过程管理、测量/分析与改进、经营结果等七大部份指导企业实现卓越的经营管理。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与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比较,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属于“符合性评价”标准,它只是对一般过程进行“合格”评定,从“符合性”的角度入手并兼顾“有效性”,重在发现与规定要求的“偏差”,进而达到持续改进的目的。《卓越绩效评价准则》则建立在“大质量”理念之上,重视企业的“战略策划”与“创造价值的过程”营运,追求卓越的“经营结果”,宣扬“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和企业公民的“社会责任”。《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是企业管理体系是否卓越的“成熟度评价”标准,对企业的管理体系进行诊断式的评价,重视管理的“效率”与“效果”,识别发现企业或组织当前所处竞争环境面临的最迫切问题,指导企业采用正确的经营理念和方法,帮助企业和组织不断追求卓越。《卓越绩效评价准则》不仅适用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自我评价与管理,同样也适用于通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企业的运营管理评价,《卓越绩效评价准则》提供的不仅是方法和工具,对于实现企业经营的粗细化管理提供了可量化的标尺,和互相学习的比较标杆,同进度也为第三方评价提供一个更量化的标准。 该奖作为中国国家质量奖,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