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原电池和电解池 【考点分析】 1.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2.电解池阴阳极的判断以及电极方程式的书写; 3.金属的防护以及电解在氯碱工业、精炼铜、电镀、电冶金等方面的应用; 4.电解中电极附近溶液pH 值的变化; 5.化学计算; 【知识详解】 1.原电池原理:使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作定向移动,从而形成电流。这种把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叫做原电池。 2 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⑴根据电极材料判断:活泼性较强的金属为负极,活泼性较弱的或者非金属为正极。 ⑵根据电子或者电流的流动方向:电子流向:负极→正极。电流方向:正极→负极。 ⑶根据电极变化判断:氧化反应→负极; 还原反应→正极。 ⑷根据现象判断:电极溶解→负极; 电极重量增加或者有气泡生成→正极。 ⑸根据电解液内离子移动的方向判断:阴离子→移向负极;氧离子→移向正极。 3 电极反应式的书写: 负极:⑴负极材料本身被氧化: ①如果负极金属生成的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不反应,则为最简单的:M-n e-=Mn+ 如:Zn-2 e-=Zn2+ ②如果阳离子与电解液成分反应,则参与反应的部分要写入电极反应式中: 如铅蓄电池,Pb+SO42--2e-=PbSO4 ⑵负极材料本身不反应:要将失电子的部分和电解液都写入电极反应式, 如燃料电池CH4-O2(C 作电极)电解液为KOH:负极:CH4+10OH-8 e-=C032-+7H2O 正极:⑴当负极材料能自发的与电解液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溶液中的微粒的反应, H2SO4电解质,如 2H++2e=H2 CuSO4 电解质: Cu2++2e= Cu ⑵当负极材料不与电解质溶液自发反应时,正极则是电解质中的O2的还原反应 ① 当电解液为中性或者碱性时,H2O参加反应,且产物必为OH-, 如氢氧燃料电池(KOH电解质)O2+2H2O+4e=4OH- ②当电解液为酸性时,H+参加反应,产物为H2O O2+4H++4e=2H2O 4.化学腐蚀和电化腐蚀的区别 5.吸氧腐蚀和析氢腐蚀的区别 电化腐蚀类型 吸氧腐蚀 析氢腐蚀 条件 水膜酸性很弱或呈中性 水膜酸性较强 正极反应 O2 + 4e- + 2H2O == 4OH- 2H+ + 2e-==H2↑ 负极反应 Fe -2e-==Fe2+ Fe -2e-==Fe2+ 腐蚀作用 是主要的腐蚀类型,具有广泛性 发生在某些局部区域内 化学腐蚀 电化腐蚀 一般条件 金属直接和强氧化剂接触 不纯金属,表面潮湿 反应过程 氧化还原反应,不形成原电池。 因原电池反应而腐蚀 有无电流 无电流产生 有电流产生 反应速率 电化腐蚀>化学腐蚀 结果 使金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