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油茶产业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油茶是我国特有的木本食用油料树种,其产品茶油是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之一,国内外营养专家均把茶油与橄榄油相媲美,誉称为“东方橄榄油”。 据史书记载,早在公元前100 多年汉武帝时我县即开始种植油茶。1949 年前后,我县在后山大面积发展油茶,面积达到0.8 万亩;1978 年,我县在月山、樟桥、钟山、银山等地兴建了8 个油茶基地,油茶种植面积达到历史最高的6.52 万亩。后来,受经济社会体制变革等因素的影响,再没有大面积发展。至今仅保存3 万亩左右,油茶籽产量由1990 年的6550 吨降至2005 年的1634.9 吨。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油茶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油茶产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出台了《阳新县发展油茶产业意见》,使我县油茶产业再次升温。去冬今春,全县新发展油茶面积1.2 万亩。 为了确保我县油茶产业的持续、稳步、健康发展,避免油茶产业发展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按照县委、县政府的部署安排,县政协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对我县油茶产业发展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委员们通过实地调查和与油茶产区群众座谈了解,一致认为,当前我县发展油茶产业需要解决好以下6 个方面的问题。 一、 正确估算油茶的经济效益,解决发展认识问题。 在调研过程中,农民普遍反映种油茶产量低。排市、洋港等油茶老产区,六、七十年代的老油茶林平均亩产茶油不超过25 斤,亩产值不到250 元。全县近3 万亩油茶林,2005年亩平产油茶籽只有54 公斤。据外地考察,油茶也同样存在着产量低的问题。全国第一油茶大省湖南省,全省1770 万亩油茶林,高产年份全省年亩平产茶油也只有5 公斤,产值100 元。平江县80 万亩油茶平均亩产茶油只有1.82 公斤,浏阳市82.5 万亩油茶平均亩产茶油也只有2.73 公斤。油茶产量低的主要原因是现有油茶林品种低劣,经营管理水平低。过去发展的油茶林都是直播造林而成,品种变异大,产区群众习惯于原始的生产方式,视油茶为天赐之物,不抚不育,投入少,只在油茶结实以后上山采摘一下,大多数林农抱着油茶利薄,务林不如打工的心态,致使油茶林长期疏于管理,荒芜严重,品种混杂,树龄老化,病虫害和火灾频繁发生。据排市镇富山村调查,该村400 余亩油茶,优良结果树不到30%,绝大部分油茶树都处于结果少或不结果状态。加之油茶生长较慢,早期投入大,进入收益期时间长,在土壤条件好,加强管理的情况下,油茶造林后也要3-4 年开花结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