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教材 中华古诗文诵读 80 篇 1. 长歌行(节录) 长歌行(节录)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 朝露待日晞。 阳春布德泽, 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 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 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 老大徒伤悲。 [注释] 1.青青:植物生长得旺盛时颜色。 2.晞(x ī):晒干。 3.阳春:暖和的春天。 4.德泽:恩 惠。 5.秋节:秋季。 6.焜(k ūn )黄:枯黄色。 7.华:同“花” 。 8.老大:年老。 9.徒:徒然。 [今译] 河水滔滔流向东海,怎么可能再往回流呢?少壮年华不努力有所作为,待到年纪老时,就是 懊悔悲伤也没有用。 [赏析]乐府诗是最能代表汉代诗歌成就的一种体裁。它常采用赋、比、兴、互文、反复歌咏 的修饰手法及铺陈、对比、烘托等技巧状物抒情,这首《长歌行》便代表了这种特色。 “青上园中葵”四句描述了春天的景象。清晨、朝露、青葵、阳光,这是一副多么生机盎然的图 画。春回大地,万物生长,大自然赐与人间春光和恩泽。诗人的欣喜,感激之情力透纸背,随即 又抒发了悲壮的情绪。 “哀”字既是对萧瑟景象的描述,又是对惋惜心情的表达。接着联想到百川 归海、一去不回,并以此来比喻韶光之匆匆易逝。最后感慨“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勉世 人要珍惜光阴,有所作为。全诗从青葵起兴,联想到四季变化;又以江河作比,得出应当抓紧时间、 奋发努力的结论,其比、兴手法是很明显的。 《长歌行》属汉乐府《相和歌、平调》两首中的第一首。 “长歌”适宜表达深沉的感情,这 一首娓娓道来,有描述,有抒情,有叹惋,也有劝勉,使整首诗含蕴细腻,余意无穷。既继承了 “歌以咏志”的传统,又极富形式上的美感,便于反复吟诵。 2. 七步诗 曹植(三国·魏) 煮豆燃豆萁, 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 相煎何太急? [注释] 1.釜(fǔ):古代的一种锅。 [简析] 据《世说新语文学》记载:曹植的哥哥曹丕做了皇帝后,要想迫害曹植,于是命令曹植在走 七步路的短时间内做一首诗,做不成就杀头。结果曹植应声咏出这首《七步诗》 。诗人以箕豆相煎 为比喻,控诉了曹丕对自己和其他兄弟的残酷迫害。 前两句“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一“燃”一“泣”写出“萁” “豆”的尖锐矛盾,及豆 萁对豆子的残酷迫害。最后两句“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画龙点睛提示诗歌主题。 “同根” 一语双关,表面上指“萁”和“豆”是在同一根上面生长起来的,实际上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