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及评课记录 时间:2008-11-26 地点:柏乡职教中心 授课人:运格 课题: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一、进行新课 1、学生看书58-62 页,并将相关要点知识标明。 (教师巡视,并写板书)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因? 2、我国科技现状? 3、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4、为什么实施科技兴国? 5、落实科教兴国战略? 2 教师按照板书提问,学生回答,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原因?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从历史角度和当今社会两方面看;从生产力的三要素: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看;并将调:生产力=(生产工具、劳动对象、劳动者)×科学技术。 列举:爱迪生发明点灯的重要作用,用事实说明科技的重要作用。 (2)、我国科技现状?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一分为二的看:有在世界尖端领域领先的比如:航天、杂交水稻、大型电子计算机等;但总体上还和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教师在讲解的时候联系课本前面所讲内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特点,不能乐观。使学生明了这个问题的同时,复习了旧知识) (3)教师提问:在科学技术方面,怎样缩小同发达国家的差距?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提高科学技术→提高教育水平 (从而自然引导到下一个问题) (4)提问:教育的重要作用?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教育培养→人才→科技→生产力→国家综合国力。 (教师强调教育的重要作用,自然引导到科教兴国) (5)提问:为什么实施科教兴国、人才兴国? 教师指导:回答问题的思路: 三个层次:我国的科技现状、教育→教育的地位、人才 (6)、教师提问:把教育当成中心工作来抓、行不行? 学生回答:教育投入大、周期长,中心工作还是经济建设,从而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上。 (7)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关键靠→创新→创新型人才、 3、小节:课本第58页,两个大方面。 评课: 一、这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思路清晰,教师提出围绕课本主题的五个方面大问题,明确的展现为板书。通过学生看书、思考、回答问题、教师引导并总结出这几个问题的答案,从而依次使学生掌握了课本内容。 二、“先学后教”的这种方法,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使学生对课本内容有了笼统的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其思考、讨论、回答使之对课本内容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理解;教师最后总结、归纳使之最终掌握课本内容。这种形式即符合“三为主”原则,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习效率。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