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启导人生意义,弘扬中华文化 ——关于《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的读书心得 学校 常熟市昆承中学 姓名 高文萍 教育是理想的职业,教育为民族的未来培养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社会保持文明与进步,教育者当然要有理想,要有自己的生命追求! 中国是一个有两千多年教育传统的国家,如何在面向未来的变革中不丢失自己的传统,是今天中国教育改革面临的重大课题。回首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前行,重温历史则使我们拾回信心和守持底蕴。当对教育普遍感到困惑和迷失、感到失重的眩晕和失衡的危险时,不妨捧起王丽著的《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你会在功利主义、技术主义、工具主义、官本位价值弥漫的现实中找到一种不可多得的镜鉴和参照。 当我们把目光极力投向西方教育的时候,千万不要忘记回眸,因为先哲们为我们总结了众多传统教育的精髓和精魂。 最近在读王丽《追寻失落的中国教育传统》。常常思索:我们教育出了什么问题,是不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积重难返,所以才让我们寻找、对比、怀念那些散落在各地、特点突出、教化明显的民国教育样本? 王丽,浙江乐清人,文艺学硕士,曾任中学语文教师。1997年 11月在《北京文学》第 11期发表《中学语文教育手记》,引发了有关中国语文教育的社会大讨论。现为人民出版社新课标高中语文实验教材副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文艺学研究中心研究员。主编有:《中国语文教育忧思录》、《学者教授讲析新中学语文名篇》、《中学人文读本》(与丁东等合编);《中 2 学语文名篇多元解读》和《著名科学家美文》等多部;另有随笔集《人世间最美丽的》。 本书精选了作者近年来在《中国青年报》《南方周末》《新京报》《新教育》《教师月刊》等报刊发表的随笔、书评和时评等二十多篇,内容侧重于基础教育及中国传统教育,原创性较强;文笔流畅,时有独到见解。总体看,这是一本对广大教师具有一定参考价值的书稿。 中国第一份初等小学堂必修科课程表由《奏定学堂章程》颁布。其中历史、地理、格致三科不是纯知识的教育,而是渗入了浓郁的人文内容,是关乎灵魂和生命的教育,是关乎做人、做中国人的根本的教育。 小学一年级历史课的内容是“乡土之大端故事及本地古先名人事实”,即当地流传的民间故事及本乡本土古代先贤名人事迹。其背后蕴含着这样的理念:一个人在开启童蒙之时,历史知识的进入应当首先从身边、从脚下这块土地始,从祖祖辈辈生息繁衍的土地始,而不是从国家、民族这些人类学和社会学的大词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