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唤真实美丽的数学课堂 梧州市第二实验小学 黄卉 曾有数学专家说过:数学课堂因为真实而美丽。所以我们的课堂关注的是学生真切的感受,情绪的体验,数学学习的幸福感。或许真实的课堂中学生不一定能回答到老师所预设的问题,也不一定有热闹的讨论场面,但老师的倾听是真实的,学生的回答是真实的,师生间的交流也是真实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是他们的,每个生命的个体是真实,让每个生命都有一个真实展示的舞台。教育不是一种告诉,只有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学生才是有收获的。然而,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逐渐地暴露出一些形式化的弊端,让我们的数学课堂失去了真实的美丽。 一、合作探究学习不仅仅是一种形式 《新课程标准》在无数双期待的目光中呼之而出,其 “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这一重要理念深入人心,我们看到:无论是精心准备的评优课,还是平常的随堂课上大家都在尝试或积极准备尝试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构建“小组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其中不乏许多成功的经验与案例,但更多的只是“披着羊皮的狼”。 在一节《三角形边的关系》一课上,教师布置了一个小组合作学习的任务:“用你们桌面上的小棒来拼三角形,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开始活动,场面看似热热闹闹的。 十分钟后,教师让学生汇报自己小组的发现,可是举手的人寥寥无几。 如果老师提出“怎样长度的三根小棒,可以拼成一个三角形?”,相信会给学生的探究提供一些方向。然而遗憾的是教师在整个探究环节中没有提出明确的活动要求,缺乏指引性,导致学生在探究时无从下手,可以说,他们的探究是毫无意义的。 这样的合作学习不禁令我们深思:为什么学生会没有发现?在合作学习中教师应该起什么作用?学生在活动中真的是合作吗?他们究竟探究的是什么?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解读》中指出:新课程理念下的合作学习需具备四个基本要素,即积极互信、个体责任、有效沟通、评估反思。为了更充分地发挥合作探究学习的本质优势,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一)精选教学内容。一般来说,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该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是我们首选的,但不是唯一的,一切都要从实际出发。也就是说,学生能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达到教学目标的,就要首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反之,如果教学内容实际或学生实际不适合这样的学习方式,我们也不要生搬硬套。(二)构建“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首先,教师应根据班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