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道拐大理石矿试生产方案 一. 矿区概况 1.矿区位置 矿区行政区划隶属四川省宝兴县五龙乡,位于县城西北方向,距县城直线距离9公里,面积8.88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E102º44´15"~102º46´30"N30º24´00"~30º26´45"。 2.自然地理 矿区海拔高度1100~1600m。地势北高南低,地形陡峻,属深切割高山峡谷地貌。相对侵蚀基准面高程1060m,远低于最低开采标高1256m。区域内内最大河流西河横贯勘查区南部,流量0。86~1.8m³/S。矿区主 要 气 候 特 征为河谷气 候 ,冬 无 严 寒 夏 无 酷 暑 ,四季 湿 润 温 和 。每 年7~9月 为雨 季 ,年 平均 降 雨 量99.7mm,最大日 降 雨 量101.8 mm。 3.区域地质 区域大地构 造 隶属松 潘 甘孜地槽褶皱系和 扬子地台四川台坳的接合部五龙断裂东侧。区内主 要 出露地层为元古界前震旦系盐井群蜂桶寨组、黄店子组、锅巴盐组;志留系下统、中上统; 泥盆系下统; 二叠系上统龙潭组、长兴组及第四系冲积层等。矿山主 要 开采层位为盐井群锅巴盐组三段(Ptg3)。其中五龙断裂呈北东向展布并从矿区东南方向通过。矿区内地层倾向西北,倾角 60~80º,与区内地形倾向相同,为一单倾构 造 。区内岩浆岩主 要 为少量碱性喷出岩-粗面岩和一套酸性侵入岩-花岗岩(位于矿区正东0.2~0.4公里处)。 4.矿床地质 盐井群锅巴盐组共分四段,其中锅巴盐组三段为主要可采层,并可大至划分成三部份,即上、下两个含矿层,中间夹大约 32米厚的绿泥绢云千枚岩。每个含矿层内都可明显划分成乳白色和灰白色两种大理岩。其中上矿层层厚 30~80米,最大可采垂直高度 240米,乳白色高品级大理石主要分布于上矿层的中下部,约占总厚的 29.62%;下矿层与上矿层平行产出,水平面上相上含矿层相距约 30米左右,矿层厚 20~60米,最大可采垂直高度为230米,乳白色高品质大理石主要分布于矿层下部,约占总厚度的 34.78%。矿区内已发现 F1、F2两条逆断层,一组北西-南东向剪节理和一组北东-南西向剪节理。北西-南东向剪节理产出频率为0.5~0.8条/米,局部达 2~3条/米;北东-南西向剪节理产出频率为0.1~0.3条/米。层面裂隙根据岩芯长度统计为3~4条/米。风化裂隙一般基岩以下 5~10米自然消失。 5.矿体评价 1)物理指标 区内乳白色大理岩质地细腻(半隐晶质),锯切磨光后具半透明质玻璃光泽,且颜色纯正。其它物理指标亦均符A类饰面石材标准如下:天然密度 2.64~2.70g/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