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探究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一、实验目的1.知识目标(1)观察鲫鱼的外形特点,,理解鱼类适应水生环境的特点,并了解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2)阐明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主要特征。2.能力目标尝试完成“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活动,学会设计实验方案,在小组实验过程中,提高小组合作探究能力、动手动脑的实验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体会到珍爱生命的情感,培育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团队合作的精神。二、学习重点和难点1.重点学会观察鱼的外形,独立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并总结各种鳍在游泳中的作用。实施个性化的探究实验方案。2.难点“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的探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和实施。3.教学策略学生探究性实验,合作性实验。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观察、讨论、沟通、分析和总结来获得知识,培育自己的能力。三、学习资源1.学生准备小组搜集鱼类外形和内部结构的资料,沟通汇总。2.老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评价表。3.实验材料准备鲫鱼(每小组一条),水槽,解剖盘,细绳,硬纸板,夹子,纱布,放大镜,长滴管,红墨水。四、学习过程教学步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实验导入(4 分钟)[视频播放]《水中自由自在的鱼类》 [老师引述]1.假如把小兔子放在水中会怎么样呢?2.那么鱼为什么能在水中自由自在生活呢?[学生讲述]1.小兔子会死亡2.学生 1:鱼在水中运动主要靠鱼鳍;学生 2:鱼有鳃,所以可以在水中呼吸;学 生 3 : 鱼 的 体 表 有 鳞 片 和 黏液;学生 4:鱼的体形是流线形;鱼体内有鳔……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通过对比让学会直观体验鱼适应水中生活的特点。为实验的探究打下伏笔。探究一:鲫鱼的外部形态(6 分钟)[老师讲述]看来大家平常的观察很认真,今日我们把鲫鱼请进了课堂,让我们一起以鲫鱼为代表,探究一下鱼类适应水中生活的特征。[学生观察](看、摸)直观的接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更好地了解鲫鱼的外部形态。教学步骤老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老师提问]认真观察你们的新朋友,看看它在外形有哪些特点?[老师归纳]1.体色背深腹浅,是一种保护色。2.体形纺锤形,适于在水中游泳。3.体表覆盖鳞片,表面有黏液,可以减小水的阻力,有利于在水中游泳。4.运动器官是鳍。5.用鳃呼吸。6.侧线感知水流的变化,使鱼准确改变游泳方向。[学生分组讨论]观 察内 容观察结论与水中生活的关系体 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