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原理教学大纲课程编号:课程名称:计算机网络原理英文名称:ComputerNetworkPrinciple学时:64(理论教学)+18(课程实验)学分:4.5适用专业:计算机应用,通信工程类课程性质:必修(双语教学)先修课程:《计算机原理》《数据库原理》《操作系统》《数据通信原理》一、课程教学目标《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科学一门重要专业课。随着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的应用也越来越普及,所以本课程是从事计算机和通信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较全面地了解计算机通信网的基本概念级构成,掌握计算机通信网络的设计基础、计算机网络协议的体系结构,掌握局域网和Internet的基本内容、基本原理,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和管理、现代通信网络技术在计算机通信网中的应用。二、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课堂教学部分1.绪论(2)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与应用;什么是计算机互连网,什么是协议,什么是网络的边缘,什么是网络的核心,网络的访问,物理媒体,网络性能:丢包和延迟。2.应用层(2)应用层协议:DNS,SNMP,电子邮件-SMTP/POP3,HTTP,FTP一、域名解析原理及域名分类。二、电子邮件(1)E-mail地址组成(2)E-mail系统结构(UA+MTA)(3)SMTP(简单邮件传输协议)(4)POP3(邮局协议)(5)MIME(通用因特网邮件扩充)(6)电子邮件收发过程三、FTP(1)FTP工作过程(双连接)(2)FTP分类(匿名与非匿名登录)(3)文件上载与下载四、WWW(1)HTML(超文本标志语言)(2)URL(统一资源定位地址)(3)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4)WWW工作原理(Browser/Server)3.运输层(3)理解运输层服务的原理:多路复用多路分解,可靠的数据传输。一、Internet中的传输层协议a.分类及其作用(TCP和UDP)b.TCP/IP网络的可靠性实现c.端口与端口号(保留端口与自由端口)d.网络进程间通信的Socket机制二、用户数据报协议(UDP)a.功能b.报文格式(*伪首部)三、传输控制协议(TCP)a.报文格式b.TCP流量控制(可变发送窗口协议)*c.TCP连接建立与释放过程4.网络层和选路(3)理解网络层服务的原理:选路算法(路径选择),网络的规模的描述。一、IP地址构成及其分类二、子网掩码及其作用(子网划分及其计算)*三、无分类编址CIDR及超网的概念四、地址解析分类(ARP和RARP)及ARP工作原理五、IP数据报格式及其传输机制(封装、分组、重组、拆封)六、ICMP(Internet控制报文协议)报文格式及其作用七、Internet中的路由选择协议1.自治系统(AS)2.Internet路由选择协议分类:IGP和EGP3.两种常用内部网关协议:RIP(基于D-V法)和OSPF(基于L-S法)八、下一代互联网协议(IPng)IPv6地址结构、IPv4到IPv6过渡策略。一、广域网基本概念二、广域网中的路由选择机制1.结点路由表(转发表)的组成(目的站和下一站)2.广域网的表示及路由表的简化*三、路由选择及其算法1.路由选择算法及其分类2.D-V法和L-S法(距离矢量法和链路状态法)*四、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1.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联系与区别2.Internet中的常用拥塞控制方法——源抑制法实现过程五、X.25与帧中继两种交换技术的比较六、ATM技术基本概念、信元结构及ATM协议参考模型。5.数据链路层和局域网(8)理解在数据链路层中的服务原理:错误的侦测和纠错,共享的广播通道,多路访问链路。一、基本概念1.局域网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2.决定LAN特性的三个主要技术传输介质、拓扑结构、介质访问控制方法(MAC)其中MAC最重要3.局域网拓扑结构二、信道分配方法:静态分配和动态分配。三、常用的多路访问控制协议1.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控制方法CSMA(非坚持型、1-坚持型和p-坚持型CSMA)工作原理、特点2.带有碰撞(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控制方法CSMA/CD工作原理、特点及二进制指数避让算法。四、IEEE802系列标准及局域网体系结构五、LLC层(逻辑链路控制子层)1.LLC层服务访问点(SAP)2.LLC帧结构六、MAC层1.MAC地址2.MAC帧结构3.局域网进程间通信需要的两种地址(MAC地址和SAP地址)*七、以太网(Ethernet)1.以太网(Ethernet)和IEEE802.32.交换以太网特点及三种转发机制3.高速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千兆以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