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不同龋敏感儿童牙菌斑相关致龋微生物的动态监测及群落分析中期报告本讨论以龋敏感儿童为对象,通过对其牙菌斑微生物的动态监测和群落分析,旨在探讨牙菌斑微生物与龋齿发生的关系。样本收集:本讨论在不同时间点收集了 40 名龋敏感儿童的口腔拭子样本。样本收集时间分别为开始治疗前(T0)、开始治疗后第一个月(T1)、开始治疗后第二个月(T2)、开始治疗后第三个月(T3)。DNA 提取和 PCR 扩增:采纳常规的菌落 PCR 方法,对 DNA 提取和 PCR 扩增进行处理。扩增之后,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扩增产物的大小和浓度。DNA 测序和群落分析:采纳 Illumina HiSeq 平台进行高通量测序,并对测序数据进行初步处理和质控,得到清洁的测序数据。通过基于序列相似性的分类方法将测序数据归属到不同的菌属和菌种。通过计算不同患者的样本中不同菌属和菌种的相对丰度,并使用非参数 Wilcoxon 秩和检验和方差分析方法来检查这些相对丰度的变化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使用 PCoA 和 NMDS 方法来分析样本中不同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差异。初步结果:目前,我们已经测序了来自 40 名龋敏感儿童的口腔拭子样本。经过初步的数据处理和质控,得到了清洁的测序数据。基于这些测序数据,我们已经可以获得不同患者的样本中不同菌属和菌种的相对丰度。在样本中,普通链球菌、放线菌、厌氧梭菌是占绝大部分的细菌。在治疗前期,细菌丰度显示不同,然后在治疗后期有所减少。在 PCR 扩增和 DNA 测序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一些误差,需要继续对数据进行验证和完善。结论: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通过对龋敏感儿童口腔拭子样本的微生物群落分析,可了解牙菌斑中微生物相关致龋的变化趋势,并为口腔预防疾病提供有用的信息。需要继续开展讨论以完善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