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米的认识[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五·四学制)·数学(二年级下册)》29~30页。[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会进行长度单位间的简单换算。2.在实践活动中,利用迁移的规律,体验探索1千米的过程,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进一步发展学生的估测意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3.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认识千米,体会千米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产生对身边事物长度的关注与好奇心,以及积极参与测量的愿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点]1千米长度观念的建立。[教学难点]会用“千米”表示实际长度。[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米尺;课前调查表、练习题纸[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故事《甜甜的梦》,学习了有关毫米和分米的知识。这节课,我们继续来看看这个故事后来又发生了什么事情?课件出示Flash动画(见图1),同时播放故事解说。(甜甜继续做着甜美的梦,看到金箍棒能变长变短,甜甜心想:金箍棒真这么神奇?孙悟空的本领真的就这么大吗?我今天要和他比试比试!甜甜问:“嗨!孙大圣,我坐热气球能到达1000米的高空,你的金箍棒能行吗?”“这有何难?”只见孙悟空冲着金箍棒大喊一声“变!”,“瞧,我也能把金箍棒变成1千米,直插到天上去!”甜甜佩服极了,但是甜甜并不想认输,接着他又换乘了飞机,飞到了更高的空中,对孙悟空说:“孙大圣,我现在的高度是2千米啦!”孙悟空急忙挥舞着金箍棒继续和甜甜比试着本领。夜深了,甜甜睡得更香了……)师:听了后面的故事,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预设:生1:1千米有多长?生2:2千米是多少米?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随机出示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意图】通过课件再次呈现出小朋友梦里孙悟空变金箍棒的情境,激发学生提出新问题的兴趣。借助金箍棒的长度变化,提出新的问题,有效地促进学生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同时,该部分的设计承接上节课的结束话题“孙悟空的金箍棒还能变得更长,直插到天上去,要测量这个高度,就要用到比米更大的长度单位”,课件的展示使学生感到这部分的知识并不陌生,利于学生更快地融入到情境中。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一)初步了解长度单位“千米”师:孙悟空为了显示自己的本领,把金箍棒一下子变成了1千米长,直插到天上去了。师:对于“千米”,你有哪些了解?预设:生1:我知道“千米”是一个比“米”大的长度单位。生2:我知道1000个1米就是1千米,1千米里面有1000个1米。(二)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师:孙悟空可以把金箍棒变成1千米长,那1千米有多长呢?1.从体验中感知。师:我们一位同学伸开双臂的长度大约是1米,那多少个同学手拉手的总长度大约是1千米?预设:1000个同学手拉手。师:大家可以闭上眼睛想象一下,1000个同学手拉手的场景。师:课前,老师还带领同学在操场上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预设:10个。师:对,就像我们课前那样走10次,5个来回,就是1000米。2.从实物中感知。师:其实我们身边的建筑都有长度和高度,比如我们的教学楼的长约为100米,多少座这样的楼的长就是1千米?预设:10座这样的楼。师:我们青岛的颐中假日酒店高度约是200米,几座这样的楼合起来的高度是1千米?预设:5座这样的楼。学生观看课件(见图2)。小结:1000个1米是1000米,10个100米是1000米,5个200米也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我们可以写成——课件出示并进行板书:1千米(公里)=1000米师:请大家齐读。(指导学生朗读,用不同的停顿来区分两个长度单位)3.从生活中感知。师:课前同学们也做了一些关于“1千米有多长”的调查,我们一起来交流一下吧!预设:生1:我家离学校大约有1千米。生2:我15分钟大约能走1千米。师:我们运动会场地的跑道一圈是400米,跑两圈半就是1千米。课件出示运动场图片(见图3)师: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地方是这样表示千米的,瞧——课件出示生活中有关“千米”的事或物的图片(见图4)师:千米还可以用字母km表示。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过这种表示千米的方式?学生交流。4.回归情境感知。师:图中的小朋友在梦中还梦到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