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的对比讨论的开题报告一、 讨论背景与意义随着全球化、网络化的进展趋势,世界日趋一体化。人们的个体思想越来越「普及」化,随之而来的是思想上的碎片化。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就是针对此类问题而出现的。它要求学生要全面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当有了这些全面的知识后,就能在复杂的现代社会中做出更加明智和文化的决策,也能在职场上有更好的优势竞争力,同时,对于学生的整体素养提升也有非常积极的意义。中美两国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以及课程设置存在不同。本讨论旨在通过对比中国和美国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设置,探讨两岸学生素养培育差异以及教育模式创新探究。二、 文献综述1. 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美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已经有着百年的历史,是美国高等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国通识教育课程主要分为基础通识课程和分科通识课程两个层次。基础通识课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课程:英语、历史、社会科学、自然科学、人文艺术等课程。通过这些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培育阅读能力、文献分析能力、批判性思考能力等基本素养。分科通识课程则分别面对各个专业领域,通过课程的学习,能扩展学生的专业视野,提升学生的专业素养。2. 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中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相对于美国较为落后,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不如美国创新丰富。在中国,大多数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设置以文科为主,让科技类专业学生缺少专业拓宽的机会。此外,传统的芝诺课程式样占据大部分,缺乏前沿性和实践性,不具有太强的不同专业与不同文化培育交叉思想的功能性。三、 讨论方法本讨论采纳对比分析法,分别分析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通过对比两国差异,探讨原因,衡量教育模式的有效性,提出适合中国的教育模式创新。四、 预期成果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本讨论的预期成果包括:1. 比较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差异,掌握两国通识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和特点;2. 分析两国通识教育课程实施的差异引发的原因,为中美学校改进通识教育提出建设性意见;3. 推出适合中国特色的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框架,为学校实施通识教育提供有益的建议。五、 讨论计划1. 文献调查:收集并阅读中美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相关的文献材料;2. 比较分析:通过对比两国大学通识教育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结构、课程内容以及教学方式,分析两国差异,并探讨原因;3. 调查分析:通过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