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种群的特征》教学设计章节名称(教学内容)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高中生物必修三第四章第一节,该内容是学生的视角从微观、个体水平到宏观、群体水平的转折点,对培育学生的整体意识有重要的意义。教材讲述了种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年龄组成、性别比例、种群分布型和种群的存活曲线等种群的特征,为学习本章重点内容之种群的增长方式和种群数量波动及调节打下基础,为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学习打下基础.计划学时1教学内容及学情简 析学生在必修 1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及必修 2 生物的进化部分对种群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而且在平常的生活学习中已经接触到了有关计划生育、物种保护等内容,迫切地想了解进一步的知识,想用专业的科学的知识来解决有关问题,可以此为切入点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列举种群的特征(2)掌握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能力目标:(1)尝试运用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2)利用种群的特征来分析解决生产中的实际问题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同事物的进展性和多面性(2)体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教学重点具体内容解决措施种群的几个基本特征,及内在关系 举出几个典型的种群资料和数据,并充分进行分析,达到突破的目的。教学难点1.种群的存活曲线2.示范样方法的正确操作,证实样方法的科学有效性。让学生先自主探究,然后老师引导分析讨论出现的问题,一块总结出样方法的注意事项。标志重捕法的教学可设计一个数豆子的小实验进行类比,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资源准 备提前准备教学过程用到的蝗虫灾害的资料,并做成 ppt 在课堂上展示。教学内容、过程备注教 学子内容 1导入种群的定义老师活动前 3 章我们学习了生物体通过自身的调节维持各项生命活动的进行,但只讨论生物个体还是远远不够的。自然界中的任何生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往往组成一定的群体,相互影响,共同生活。其中我们把一定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叫种群。作为个体的集合,种群并不是个体简单的累加,它具有个体不具备的特征。提出问题,组织讨论:1.举例说明种群的定义。2.种群与个体相比较,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学生活动思考讨论。概括总结:1.种群定义的三要素。2.种群相对于个体最大的区别:数量特征。教 学子内容 2种群密度老师活动过渡:农业生产中我们常常遇到这样的问题:渔业资源什么时候捕捞,捕多少?农田中的害虫什么时候需要防治?这些问题的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