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一、学习目标1.知识目标: (1)了解补充手法的功能(2)了解补充手法的类型2.技能目标:(1)学习补充手法的简易写作方法(2)在弹奏中能凸显补充手法的音乐功能二、学习载体1.教学任务:歌曲弹唱《歌 声与 微 笑》《小白船》2.拓展练习:歌曲弹唱《牧场上的家》《小纸 船 的 梦》三、学习内容(一)什么是补充手法 伴奏中的“补充手法”,是指为了使歌曲旋律的延长音、休止符不至于出现乐思的停顿,为了加强乐句、乐段之间的连接、过渡,或者为了顺利地引入歌曲的高潮等,而运用某些“旋律音调”或“和弦节奏”,对以上几种情况下歌曲旋律中的间隙、停顿或延长音作出补充。这些补充用的“旋律音调”或“和弦节奏”,应该与歌曲中的基本伴奏型形成对比,能够起到激发演唱者的歌唱情绪,增强艺术感染力,甚至是画龙点睛的作用。(二)补充手法的常见形式 幼儿歌曲即兴伴奏中的补充,一般会采纳容易设计、易于弹奏的简单手法,常常用流畅的旋律或鲜亮的节奏音型来深化歌曲情感。在这里,我们将学习“旋律性补充”与“节奏性补充”两类补充手法。 1.旋律性补充(1)音阶式补充(见谱例 3-11 a):常采纳上行音阶(有时也会采纳下行音阶),并根据歌曲旋律的需要结合不同的节奏,低声部常配以下行进行。常用在歌曲高潮前的铺垫或乐段的收尾。(2)模仿式补充(见谱例 3-11 b):对歌曲旋律进行严格的模仿或自由的模仿,一般用在旋律的延长音或休止处,其音高一般会在歌曲旋律的上方或下方八度,假如与歌曲旋律在同一音高,效果往往不佳。(3)间插式补充(见谱例 3-11 c):根据所配的和声,在和弦音的基础上加入一些和弦外音,形成与歌曲旋律风格相一致的加花音调,适宜用在时值较长的旋律延长音或休止符上。(1)和弦式补充(见谱例 3-11 d):根据歌曲需要,运用和弦,结合三连音、附点、八分音符、后十六分音符等不同的节奏,构成节奏音型,常用在旋律延长或休止处。(2)分解和弦式补充(见谱例 3-11 e)——根据歌曲需要,运用分解和弦,结合不同的节奏、不同的和弦音走向,构成音型材料,常用在抒情性歌曲的旋律延长音上。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三)伴奏编配谱例分析1.歌曲《歌声与微笑》 二维码:歌声与微笑(示范:倪雄伟)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1)歌曲分析这是一首自然小调与和声小调并置的小调式歌曲,单二部曲式结构,每一部均由两个长乐句构成。第一部旋律在中音区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