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企业盈余管理利弊与对策企业盈余管理利弊与对策 [提要] 本文分析盈余管理的目的,比较企业盈余管理的利弊关系,得出针对企业盈余管理应趋利避害的结论。 关键词:盈余管理;会计准则;利弊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论企业盈余管理的利弊与对策 收录日期:2024 年 12 月 20 日 企业的盈余管理长久以来都是会计人员在管理方向中应适度把握的重要课题,盈余管理也是一个中性的会计概念,其自身利弊共存。在我国市场经济现状与现行会计制度共同作用下,企业盈余管理总的来说存在的负面作用远远大于其正面的作用。 2024 年 2 月 15 日财政部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 2024》(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企业的盈余管理活动。一些惯用的盈余管理手段将受到抑制,但新的盈余管理手段将随之产生。如此而言,系统地了解盈余管理,正确把握盈余管理运用的度,是会计管理人员的必修课。 一、盈余管理概述 (一)盈余管理的概念。美国会计学家斯考特认为,盈余管理是指“在 GAAP 允许的范围内,通过对会计政策的选择使经营者自身利益或市场价值达到最大化的行为。”我们可以概括为,盈余管理是指企业管理当局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通过会计手段的适度调节来修正企业的财务报告,以达到平衡利润、稳定股价、合理避税等目的,从而更好地实现经营者的经营目标以及企业价值和股东财宝的最大化。在会计准则允许的范围内进行的盈余管理,是实施企业既定的经营目标和管理策略的需要,也是一个企业不断走向成熟的标志。恰当的盈余管理是企业管理当局管理水平的体现。 (二)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的区别。盈余管理与利润操纵有着根本性的区别,我们大致可以将二者的区别划分为如下四个方面: 1、法律法规的认可与否。盈余管理产生的条件是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会计法律规范在制定的过程中并非一统就死,而是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使得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条件来选择所需要的会计政策进行会计处理,从而使企业以合法的手段调节利润。但是利润操纵则是采纳不合法的手段改变企业的盈余信息,其目的是欺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获得不当利益。 2、运用的手段不同。由于盈余管理是以会计政策的可选择性为前提条件,主要是对会计核算上需要估量的项目进行调整。如通过固定资产折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的摊销、存货计价方法的改变来达到修正企业盈余的目的。利润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