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浅议高校辅导员心理素养培育浅议高校辅导员心理素养培育 [摘要]培育人才是高等学校的重要任务,加强和提高学生工作质量则是提高高等学校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之一。高校辅导员作为高校学生基础工作的执行者,对其自身基本素养应有更高要求。本文就高校辅导员心理素养现状、其心理问题成因等问题进行分析,进而对如何提高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养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校;辅导员;心理素养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24)5-0121-02 随着教育改革的广泛、深化开展,辅导员自身的基本素养已成为决定素养教育能否落实的关键。面对广阔群众日益增强的教育要求和对教育质量越来越高的社会期望,不断拉大差距的社会分配体制,繁重的工作负荷和高速运转的工作节奏等都会给辅导员带来新的压力。无疑,这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养提出了更高要求。 1 高校辅导员心理素养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四大以来提出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其内在机制,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极大进展,对我国的教育事业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辅导员的道德风貌发生了更为积极的改变。他们积极地去顺应教学进度和教学方法,以高度的主体责任感帮助学生,体现了他们的人生价值追求。但是,我们仍应当认真审视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养。 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养是指高校辅导员对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觉实践中形成的心理品质。优良的心理素养包括坚韧不拔的意志、乐观向上的精神、乐于工作的兴趣、健康平和的心态、敏锐精细的感知、灵活广泛的思维、热烈有度的情感、笑对挫折的勇气和敢于创新的意识等;而不良的心理状态则大多表现为心理承受力低、意志消沉、厌倦工作等。目前,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素养主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但随着改革形势进展越来越深化,高校辅导员的心理状态受到影响,甚至构成了干扰辅导员健康心理的重要因素,从而导致部分辅导员产生焦虑、消极、沮丧等心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理想和信念不明确也不太稳定。据调查,部分高校辅导员心理承受能力较低,易受到冲击,甚至对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产生动摇和怀疑。高校辅导员是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当上述思想存在时,就难免将其自身的不良思想和情绪在与学生沟通的过程中传达给学生,进而导致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不能以身垂范,给学生造成误导和困惑。 (2)价值取向倾斜。作为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者,高校辅导员承担着教育和教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