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世界历史》下册第一课俄国十月革命新时代的曙光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交战各国带来了无穷的灾难,大战后期,1917年3月(俄国旧历二月),俄国爆发了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二月革命后,建立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它与二月革命中建立的工兵代表苏维埃同时存在,但当时掌握主要权力的是资产阶级的是临时政府。临时政府继续推行沙皇的政策,将战争进行到底,并力图扑灭革命的火焰。1917年4月,长期流亡国外的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人列宁回到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在车站广场列宁受到成千上万的士兵和工人的欢迎。临时政府继续推行沙皇的反人民的政策,将战争进行到底,并力图扑灭革命的火焰。由于革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1917年8月,布尔什维克党提出了武装起义的方针。11月6日晚,列宁秘密来到起义的指挥中心──斯莫尔尼宫,直接领导了彼得格勒武装起义。11月7日,彼得格勒武装起义取得了胜利。资产阶级临时政府被推翻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列宁当选为主席。苏维埃政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了。苏维埃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建立了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颁布的《土地法令》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使用。同德、奥匈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3月,苏俄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然而,国内外反动势力联合起来,企图把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里。在国内外敌人的包围下,苏维埃政权处于极端困难的境地。经过三年多的国内战争,到1920年底,苏俄人民粉碎外国武装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取得了国内战争的胜利。巩固了世界上的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俄国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鼓舞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第2课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了和平建设时期。苏维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的经济,在列宁的领导下,1921年苏俄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1922年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当时加盟的共和国有俄罗斯联邦、外高加索联邦、乌克兰和白俄罗斯,后来发展到15个加盟共和国。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4年列宁逝世后,苏联人民在斯大林领导下,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而努力奋斗。1928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1933年,苏联开始实行第二个五年计划这两个五年计划的重点都是重工业。它们的完成,使苏联由传统上的农业国变成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大加强,与此同时,苏联也加快了实现农业集体化的步伐。在全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的基础上,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建成。这一体制也被称为“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是在国外有帝国主义,国内经济和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的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这一模式也存在着严重弊端: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的状况;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值和产量,造成产品品种少,质量差;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浪费和消耗了资源。第3课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战后的“新秩序”历时四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协约国集团的胜利而告结束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作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这就是巴黎和会。参加这次会议的有27个国家,但实际操纵和会的主要是法国总理克里孟梭、英国首相劳合·乔治美总统—威尔逊,广大中小国家处于无权地位。在巴黎和会上,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矛盾重重、互相争吵,甚至互以退会相威胁。和会持续了五个多月。经过五个多月的激烈争吵,最终于19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