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核心素养教育模式取代知识传授体系,这将是素质教育发展历程中的一个重要节点,意义深远。” 核心素养教育体系的建构,意义非常重大。它具体回答了“培养什么人”的问题,有助于实现从学科中心转向对人的全面发展的关注,为育人模式、评价方式的转型奠定了基础,指明了方向。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将从单一知识、技能转向综合素质,从学科学习转向跨学科学习,从灌输式学习走向探究性学习。 ☆ 观摩同课异构:深化有效教学 10月 23日, 来自于济宁学院附属中学、郑州金水一中、北师大蚌埠附校、吴忠市第一中学、山东大学附中的五位老师为我们奉献了各具特色、精彩纷呈的 5节现场课。由于场地所限,笔者只能有幸聆听了 4节。他们执教的是人教版八年级的——《我知我师,我爱我师》,这五位老师的精彩表现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本文想就这几节同课异构的课,谈点自己的拙见。 所谓同课异构,意思是同一节的内容,由不同老师根据自己的实际、自己的理解,自己备课并上课。由于老师的不同,所备所上的课的结构、风格,所采取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各有不同,这就构成了同一内容用不同的风格、方法、策略进行教学的课。听课的老师就通过对这些课的对比,结合他们所取得的效果,找出他们的优点和不足,然后反思自己上过这节课所经历的过程或没上过的为自己准备上这堂课进行第二次备课。 “同课异构”在对教材的把握和教学方法的设计上强调“同中求异、异中求同”,可以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教材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教学效果,并由此打开了教师的教学思路,彰显教师教学个性,是继承和批判的统一,真正体现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一、同课异构,尽显异曲同工之妙 起初在观摩这些课之前,我就在想:五人同上一节课,会不会碰车、雷同呢?精彩的思品课堂还我精彩依旧吗?然而,随着课堂的逐步深入,我的顾虑也逐渐消除,多的是深深地敬佩和感慨:不远千里的我们,或坐着火车来银川,或迫不及待“飞”至银川,我们没有枉费此行。正如一位参与讲课听课的老师所说的那样“此行,我们不是来‘亮剑’,我们是来研讨‘铸剑’的经验的!” 最美的时光都是那样的短暂,短短一上午的听课时间一眨眼就过去了。下午,在专家点评环节,未曾想,关明春院长点名让我们首先评议。简短的几句寒暄,我只有“抛砖引玉”,汇报我的所思所想: 1.教学内容体现了整合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