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安庆历史沿革

安庆历史沿革_第1页
1/6
安庆历史沿革_第2页
2/6
安庆历史沿革_第3页
3/6
安庆历史沿革 (春秋至民国) 安庆市境开发较早,从张四墩新石器时代遗址考古发掘的情况看,在距今约7000年前,人类就已在这块土地上劳动生息。 【春秋—五代十国】 春秋时,市境地属桐、皖二国。皖、桐先后为楚灭,属楚国。后属吴国。战国时,复属楚国。秦统一后,属九江郡。 西汉初,改九江郡为淮南王国。文帝前元十六年(公元前164)分淮南王国,立淮南、衡山、庐江 3国,属衡山国。后衡山国除,为庐江郡。武帝分全国为 13刺史部(州),隶属扬州刺史部庐江郡舒县、皖县,直到东汉。三国时,初属魏,后属吴。舒县废,属吴庐江郡皖县(郡治)。 西晋平吴,复置舒县,属庐江郡舒县及皖县。永嘉末(313)皖县废。东晋义熙年间(405—418),于皖县旧地立怀宁县(怀宁之名始见于此,县治在今潜山县)及新冶县(今望江县),并置晋熙郡。分属庐江郡舒县及晋熙郡怀宁县(郡治)。 南朝宋初,于舒县侨立阴安县,隶晋熙郡。宋、齐时属晋熙郡阴安县、怀宁县(宋时郡治)。梁置豫州,复改晋州,治晋熙郡怀宁。北齐以晋州为江州,陈又为晋州。属晋熙郡怀宁县、枞阳郡阴安县。隋开皇初,改晋熙郡为熙州,领怀宁、宿松、太湖、望江、同安5县。大业三年(607)熙州改为同安郡,怀宁仍为郡治。分属同安郡同安县与怀宁县。 唐武德九年(626)改同安郡为东安州,旋为舒州。天宝元年(742)又改为同安郡。至德二年(757)更名盛唐郡(同安县同时改名桐城县,县治于开元年间移至今桐城县城),第二年复名舒州。属舒州(同安郡)桐城县、怀宁县。五代十国时,先后属吴、南唐、后周,仍为舒州桐城县及怀宁县辖地。 【宋】 北宋建隆元年(960)舒州(同安郡)团练州升为防御使。政和五年(1115)置舒州德庆军。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改为舒州安庆军(安庆之名始于此)。庆元元年(1195)升为安庆府,领怀宁、桐城、太湖、宿松、望江5县。市境地属安庆府桐城县、怀宁县。 南宋嘉定十年(1217)四月,金军南下破光州(今河南潢川)。安庆知府黄干奏请朝廷,在“盛唐湾宜城渡之阴”即今城区所在地建筑新城,以备战守。此为安庆建城之始。同时,安庆府治从怀宁县(在今潜山县)移于安庆新城,怀宁县治亦迁皖口(今怀宁县山口镇)。后由于金兵威胁减轻,建城时辍时续。端平三年(1236)蒙古军南进,府治移罗刹洲(今贵池县境内),又移杨槎洲。府城渐荒墟。景定元年(1260)三月,为防御蒙古军,沿江制置大使马光祖复筑安庆城,怀宁县始迁附郭。安庆城从此府、县同城而治,地域全属怀宁县,一直延续到清末。 【元】 ...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安庆历史沿革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