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讨论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和讨论意义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是老师教学中常用的教学策略之一。良好的提问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但是,我们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老师提问不够有效,能力水平参差不齐,提问过于简单或难以理解,甚至质疑学生的能力等现象。因此,本讨论旨在探讨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增进学生学习效果。二、讨论目的1. 探究高中数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表现形式;2. 了解学生对于老师提问的反应及对学习效果的影响;3. 分析老师提问的特点、共性和差异,并找出其影响因素;4. 基于讨论结果,提出提高老师提问有效性的具体对策。三、讨论内容和讨论方法1. 讨论对象:以某一城市高中为对象,选取其中数学老师和学生作为讨论对象;2. 讨论方法: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具体讨论方法如下:(1) 问卷调查:采纳量表调查老师提问的有效性,收集学生对于不同提问方式的反应及对学习效果的影响。(2) 实地观察: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老师提问的常用方式及其效果进行实地观察和记录。(3) 访谈:通过与学生和老师的访谈,探究提问效果的影响因素,理解学生的学习态度以及本身存在的问题。四、预期讨论结果通过对高中数学课堂提问有效性的讨论,估计可以得到以下结论:1. 老师提问方式和方法存在较大差异,一些老师提问方式单一、缺乏灵活性,另一些老师提问问题问题质量良好,提问过程互动性好。2. 学生对于老师提问的反应及对学习效果的影响有机会对老师提问产生直接影响。3. 老师提问的有效性取决于教学目的,老师提问方式、学生实际情况等多种因素的影响。4. 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提高老师提问的有效性。五、讨论意义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本讨论的意义在于:1. 清楚有效掌握提问的有效性,老师可以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2. 学生的学习效果可以得到更好的提高;3. 对于中学数学教学以及老师教学效果的讨论,可以提供一定的经验和理论基础。六、讨论进度安排本讨论的具体步骤和进度如下:1. 讨论框架制订:7 月-8 月;2. 调查问卷制定:9 月-10 月;3. 数据收集和分析:11 月-12 月;4. 结论总结和论文撰写:1 月-3 月;5. 答辩:4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