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室内声学基础

室内声学基础_第1页
1/16
室内声学基础_第2页
2/16
室内声学基础_第3页
3/16
室内声学基础 第一章 声音的基本性质 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 声音是人耳通过听觉神经对空气振动的主观感受。 声音产生于物体的振动,例如扬声器的纸盆、拨动的琴弦等等。这些振动的物体称之为声源。声源发声后,必须经过一定的介质才能向外传播。这种介质可以是气体,也可以是液体和固体。在受到声源振动的干扰后,介质的分子也随之发生振动,从而使能量向外传播。但必须指出,介质的分子只是在其未被扰动前的平衡位置附近作来回振动,并没有随声波一起向外移动。介质分子的振动传到人耳时,将引起人耳耳膜的振动,最终通过听觉神经而产生声音的感觉。例如,扬声器的纸盆,当音圈通过交变电流时就会产生振动。这种振动引起邻近空气质点疏密状态的变化,又随即沿着介质依次传向较远的质点,最终到达接收者。可以看出,在声波的传播过程中,空气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传播方向相平行,所以声波是纵波。 扬声器纸盒就相当于上图中的活塞。 在空气中,声音就是振动在空气中的传播,我们称这为声波。声波可以在气体、固体、液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二、声波的频率、波长与速度 当声波通过弹性介质传播时,介质质点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来回振动。质点完成一次完全振动所经历的时间称为周期,记为 T,单位是秒(s)。质点在 1 秒内完成完全振动的次数称为频率,记作 f,单位为赫兹(Hz),它是周期的倒数,即: f=1/T 介质质点振动的频率即声源振动的频率。频率决定了声音的音调。高频声音是高音调,低频声音是低音调。人耳能够听到的声波的频率范围约在 20—20000Hz 之间。低于 20Hz的声波称为次声波,高于 20000Hz 的称为超声波。次声波与超声波都不能使人产生听感觉。 声波在其传播途径上,相邻两个同相位质点之间的距离称为波长,记为 λ,单位是米(m)。或者说,波长是声波在每一次完全振动周期中所传播的距离。 声波在弹性介质中传播的速度称为声速,记为 v,单位是米/秒(m/s)。声速不是介质质点振动的速度,而是质点振动状态的传播速度。它的大小与质点振动的特性无关,而与介质的弹性、密度以及温度有关。20 度的空气中声速为 344 米/秒。 频率、波长、周期和声速有如下关系: c=fλ 或 c=λ/T 声学测量中常常在某一频率区间取特定值进行测量。这个频率区间称之为频带(Frequency band)。由上限频率 f2 和下限频率 f1 规定宽带。f1、f2 间隔可以用频率比或以 2 为底的对数表示,称为频程。关系式: f...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室内声学基础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