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二下《会走路的树》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江苏省启东实验小学张华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受小鸟和驯鹿之间的快乐。2.学习本课9个生字(路、晨、奇、送、陪、趣、角、概、激),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正确、规范地书写“晨、陪、概”。激发学生主动识字的兴趣。教学设想:《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文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会走路的树》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二下的一篇课文,在本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教学中,如何依据低年级儿童的学情,促进儿童的学习呢?1.以儿童的经验为源。即充分利用儿童既有的知识经验、生活经验,架设已有经验与新的学习的桥梁。9个生字的教学是第一课时的重要内容。这9个生字,“奇送、角”是一上教材中只认不写的生字;“路、趣、激”是二上教材中只认不写的生字;“晨、陪、概”第一次出现在教材中。2.以儿童的发展为本。即立足儿童的学习基础,顺应儿童的学习需要,为儿童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力求问题由儿童而生,策略为儿童而用,疑难因儿童而解。教学过程:一、凸显导入趣味点,乐学新知1.小朋友,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非常有趣的课文。一起读课题:会走路的树。【▲课题,执教者,背景】2.课题里面有个生字,请一位小朋友读一下。预设:不用话筒,声音也这么响亮!谁也想读?字正腔圆,你再读!我们一起读!大家都看见过哪些路?(马路(给行人行走的)、铁路(这条路可只有火车才能走哦)、山路、高速公路(这个都知道!)、田间小路(光听名字就觉得很美)……)预设:路线(你已经会给生字宝宝找朋友了,真好!你还见过哪些路?)师:这些路都是让大家行走的,所以,这个“路”字是什么旁?“路”字的右边部分该怎么记呢?(备字下面换成口。)师:利用熟字来记忆,是个好办法。(熟字加偏旁,就记住了这个字。)伸出小手,我们一起来书空(教师镜面书空)3.一起再把课题读一遍。会走路的树你们想看看这棵会走路的树吗?(好,满足你们的好奇心。)【教学感悟:第一课时,低年级的儿童刚刚接触新课文,能否引起儿童的学习动机,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激活儿童的思维,唤起儿童的情感,举足轻重。该环节基于儿童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经验,抓住与新知有联系的、有吸引力的切入口,聚焦课题中的“路”这一生字,一下子抓住学生心灵,引起儿童的学习动机。教师过渡语中的“好奇心”一词看似无意,实质为下面“好奇”一词的学习埋下了伏笔。】二、突破自学障碍点,顺畅阅读(一)学习“好奇”一词,读好带有“好奇”一词的句子1.瞧,这棵会走路的树来了。【▲视频】小朋友的眼睛都睁得大大的。你有什么问题要问问这棵树吗?生:别的树都是绿色的,你怎么是金色的?师:真奇怪。生:别的树都不会动,你怎么会走路?而且想走得快就快,想慢就慢!师:是有点想不通。生:别的树都长在土里,你怎么长在脑袋上。师:很有意思……2.小朋友们第一次见到会走路的树,感到非常奇怪,也很感兴趣,这就是“好奇”。(生字卡片:好奇、好问、好学、好读书、好动、好客)这里的好是个多音字,在这里读第四声,谁来读好这个词语。多自信,谁再来?感到非常奇怪就是——“好奇”;爱问问题就是——好问;非常爱学习就叫——“好学”;非常爱读书就叫——好读书;非常爱动,就叫——好动;对客人很热情就叫——好客。我们一起再读这个词语:好奇3.小朋友对这棵树非常好奇,那就让我们到课文中去找找答案吧!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美妙的故事吧。我们比一比,哪个小朋友会听也会看?【教学感悟:第一课时教学的起点,制约着阅读教学的过程,影响着阅读教学的成效。感知文本内容,获得对文本的初步了解,是第一课时教学的不可忽略的教学任务。该环节紧紧抓住“好奇”这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词,从儿童的兴趣入手,产生阅读期待;从儿童的经验入手,感受词语内涵;从儿童的需要入手,引导感知文本。】(二)朗读全文,学习字词1.随着画面听配乐故事。【▲课文配乐故事、视频】。2.自由读课文。小朋友听得多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