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目标1、会写五个生字:昂沸贯旧恢,理解“横贯江面、并齐头进、沸腾”2、默读课文,根据词句,想象大潮来前、来时、过后江面上的不同画面,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3、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4自然段。学习重难点理解文中有关“潮来时”的描写,感受到钱塘江大潮的汹涌澎湃、雄伟壮观。学法指导多读几遍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如情入境的读,感受钱塘江大潮的壮观。知识链接收集有关的资料,学习过程自主探究课前导语:认真研读文章,认准生字词,熟悉文章。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预习训练1.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水天相()横()江面齐头()进山崩地()风()浪吼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潮来前,只听见远处传来的响声,好像。潮来时那声音如同,好像。当大潮过去后,江面上依旧。(2)潮来前,在远处的江面上只是出现,随着大潮越来越近,那“白线”,当出现在眼前的时候,大潮,犹如当大潮过去后,江面上的余波,过了好久,钱塘江才。小组合作展导语:你们到过江边吗?你们可知道,大江大海不仅有风平浪静的时候,有波涛汹涌的时候,还有由于月亮和太阳的吸引力的作用,水面会发生定时涨落的现象,这就叫作“潮”。合作展示问题一:细读一、二自然段,联系上下文和诗句(苏东坡赞钱塘江秋潮: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理解“奇观”,联系生活理解“笼罩”。问题二:联系全文,从“人山人海昂首东望”这两个词中你体会到观潮人什么心情?这个侧面描写有什么作用?示质疑问题三:想想钱塘江大潮来前,听到什么?看到什么?(第一幅插图)画出有关的词语和句子;想想大潮来时声音和江面景色有什么变化?问题四:(第二幅插图)画出有关的比喻句;想想钱塘江大潮过去后,江面的又是怎样的呢?画出有关词句。问题五:根据课文和你想象的画面,创造性复述大潮来前、来时、过后江面上的不同画面。问题六:“奇观”:声音之奇——隆隆、闷雷、山崩地裂;形态之奇——白线、变粗、两丈水墙。体会大潮声音、形态由远及近的变化过程和课文的形象比喻。拓展延伸.模仿课文3—5自然段,写一场大雨,按“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写。达标测l.看拼音写词àlǒngzhàobáowùméngméng()()()qíguānhéngwò()()2.给带点字选择正确读音。评堤岸(dītÍ)恢复(huīfēi)风号浪吼(hàoháo)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1).钱塘江大潮奇观在我国的省,每年的农历是一年一度的观潮日。(2).钱塘江大潮的形成与杭州湾特殊地形有关,杭州湾,呈。4、比一比,谁能把课文读得最好听。5、读了课文,说一说钱塘江大潮给你留下什么印象?收集到图片的同学可以借助图片等资料结合课文内容来说。6、课文2-5段分别写了钱塘江潮哪些时段的景象?链接学生收获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我在方面的表现很好,在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教与学反思年级四学科语文课题雅鲁藏布大峡谷课型展示课主备姚宗良辅备徐润督查梁志锋日期2014.9.4学习目标1.认识“穆、玛、涓、滔、脉、卉、罕”7个生字。2.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课文内容。3.体会课文说明雅鲁藏布大峡谷是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一大峡谷所采用的说明方法。4.在阅读中感受大自然的神奇。学习重难点了解雅鲁藏布大峡谷的特点,学习作者表现事物特点的写法。学法指导多读几遍课文,读通读顺,了解课文大意通过对文章语句的如情入境的读,自学,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知识链接收集有关的资料,学习过程自主探究课前导语:认真研读文章,认准生字词,熟悉文章。把自学所得进行小组内交流预习训练1.给带点字选择正确的读音。秘鲁(mìbì)咫尺(zhsuǐchǐ)青藏(cánɡzànɡ)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咫尺为()不容()疑云()雾()神秘()()()()苍苍人迹罕()()来之笔千姿()()3.下面句子各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1)雅鲁藏布江河床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是世界上最高的大河。()(2)它的下游围绕喜马拉雅山东端的最高峰,形成一个奇特的马蹄形大拐弯,在青藏高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