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双版纳“直过民族”精准扶贫仍任重道远原标题:西双版纳州“直过民族”精准扶贫依然任重道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民族地区实现跨越式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举措。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现有基诺族、布朗族、拉祜族、景颇族、佤族等 5 个“直过民族”,主要聚居在 24 个乡(镇)的 92 个行政村、912 个自然村,涉及贫困人口 17529 人。作为脱贫工作最难啃的“硬骨头”,“直过民族”的脱贫成效直接关系着西双版纳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整体成效,关系着全自治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当前,西双版纳州在“直过民族”脱贫工作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也面临着诸多困难。一、扶贫新亮点、新举措针对“直过民族”贫困因素复杂多样,条件型、素质型贫困叠加等特点,西双版纳州着力实施了提升能力素质、组织劳务输出、安居建设、培育特色产业、改善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保护等“六大工程”,并编制了《西双版纳州“直过民族”脱贫攻坚行动计划》和 5 个“直过民族”脱贫攻坚实施方案,形成了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直过民族”扶贫开发攻坚新格局。各“直过民族”地区因地制宜、因族制宜,在脱贫攻坚行动中涌现了一些新亮点、新举措。1. 认识贫困,从娃娃做起。部分“直过民族”群众生活在边境沿线或偏远山区,与外界交往过少,导致贫困群众对于贫困问题和自我改变的意识薄弱,甚至不以为然。由此,勐海县布朗山布朗族乡政府实施了“脱贫攻坚从娃娃开始”的新举措。即通过对布朗山乡在校学生进行脱贫知识的普及,了解“直过民族”孩子强烈的脱贫欲望,一定程度上培育了孩子的脱贫志向。“直过民族”孩子从小就对贫困有深入认识,不仅能激发其脱贫意识,更能提升其学习动力,改善教育状况,为有效阻断隔代贫困提供保障。2. 稳步推进安居建设,协调实施文化传承、技能拓展等举措,全面丰富安居新内涵。在推进安居建设的过程中,一些“直过民族”注重文化保护传承和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注重项目成效,做到效益倍增。比如,景洪市基诺山基诺族乡有效利用外来帮扶资金,在基诺山乡普米村小组修建了民间体育文化传承基地。每年节日期间,该基地都会开展具有基诺族特色的体育运动,如舞蹈、大鼓、射弩等,丰富村民文化生活的同时,也传承和保护了民族特色文化。非节日期间,该基地又作为技能培训场地,供村民学习相关技能,由此实现村内场所文化传承与技能拓展的双重功效。除此之外,专业的技能基地也不可少,诸如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