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实践认识

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实践认识_第1页
1/7
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实践认识_第2页
2/7
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实践认识_第3页
3/7
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实践认识谢应平吴坚杨士军(执笔)复旦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副校长、校长助理【中文提要】本文基于学校过去 8 年在依托高校、立足教育改革而进行的高中创新型人才培育实践,尤其在对创新型人才的选拔、课程设置和师资培训等方面有诸多可供兄弟单位或理论研究者借鉴之处。【英文摘要】Basedonthepracticeoftraininginnovativetalentsinourschoolinthepast8years,whichdependsonFudanUniversityandisguidedbytheneweducationalreform,thisarticleprovidessomegoodexperiencesforbrotherschoolsandtheoreticalresearchersinsuchaspectsasselectionofinnovativetalents,curriculumsettingandteacherstrainingandsoon.一、实践依据与保障1、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衔接发展的关键期,高中阶段对具有创新潜质的优秀学生进行适当集中的探索性培养,是时代发展和国家建设对人才培育要求的必然选择。纵观世界,英、法、美、日、韩等发达国家概莫能外。2、我校秉承复旦大学“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的校训,坚持以激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学校的主人,国家的主人,时代的主人”为培养目标,学生主动发展欲强烈,“沪上最像大学的高中”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探索提供了可能和保障。从 2002 年 9月起,我校就参与了由市教委教研室主持的《学校资优教育的实践研究》课题,进行了有效的实验研究,还积极整合大专院校、科研单位的资源,努力形成资优教育的合力,如与复旦科研处联合推进的院士进中学校园的“薪火计划”和与复旦教务处合作的高中生科研见习“步青计划”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套可操作程序和一支宝贵的校内外结合的多学科多领域专家团队,为实践项目深化提供了依据和保障。3、近年来,复旦和上海交大在上海开始自主招生,对上海基础教育尤其高中教育产生了深远影响。其中,学生创新素养的考查是自主招生中的重中之重,我校连续两年都有 100 名以上的学生被确认为自主招生预录取,占我校应届毕业生数的 30%以上,占两所高校试验招生总人数的 10%以上。这样的成绩无疑印证了我们近几年探索创新培育实践的方向、途径的正确有效,也更坚定了我校深化推进创新人才培养实验的信心。二、实验目标1、为创新型国家建设输送真正符合时代方向的合格、优秀的后备人才;2、切实探索高中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选拔机制、有效途径、方法和评价体系;3、通过实践,探索并尝试建立一套有普遍意义的高中创新人才培养的保障机制;4...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中创新人才培养项目的实践认识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