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大自然的文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理解大自然的文字,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3、欣赏品读文章通俗浅显的语言,形象生动的比方。 教学重、难点:理解大自然的文字,培育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探究大自然的兴趣。 教学准备:1、了解一些物候学的知识。2、制作简单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扣题导入,感知大自然的文字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前苏联著名科普作家伊林的作品《大自然的文字》。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 都是大自然的文字。(星星、云、石灰石、花岗石……) 出示:“大自然也有自己的文字。天上的每一颗星就是一个字,脚下的每一粒小石子也是一个字。” 3、是啊,大自然的文字是无处不在的。假如我们把大自然看成一本书,那么把这本书分为上下两册,该怎么分呢?你能根据课文给上下两册分别取个书名吗? (一本叫奇异的天书;一本叫有趣的地书。)教者板书。 4、那么奇异的天书上有哪些章节呢?——有星、云,有趣的地书有——石灰石,花岗石。 二、自读课文,读懂大自然的文字 1、现在,让我们赶紧翻开“奇异的天书”和“有趣的地书”吧。请大家轻声阅读 2-6 自然段。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2、初读大自然一书,同学们觉得哪一章节较为深奥,有较多的疑问? (第 6 节——花岗岩) (1)请大家再读第 6 节,想一想:这一章节写的是大自然中的什么现象?这一现象说明什么? 你在阅读中有什么疑问?哪些语句是你所喜爱的?说说原因。 (2)沟通: A、看现象——“在森林里行走,有时会忽然看到树林当中立着一块很大的花岗石,上面披着青苔,就像披着毛皮一样。” B、解文字: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呢?谁能解一解这大自然的文字。 ——“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周围的森林是后来才长起来的。” C、释疑惑:对这一大自然的文字,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 “它不是人搬来的,而是冰搬来的。那些冰块从寒冷的北方‘爬’过来,沿路把大大小小的石块带着一起走。”? 学生讨论,老师进一步解惑。 (这叫“冰川漂砾”,是冰川带着这些碎石从上游漂过来的,冰川融化了,石头留在了这里。上面还布满了擦痕,甚至有明显的洞。那是与冰川撞击的结果。后来河流可能消逝了,长成了现在的森林。 “爬”为什么要加引号,因为这是表示特别的含义,意思是漂。在这里是拟人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冰川和石块缓慢移动的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