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第 5 课 三大改造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课在教材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接第 4 课《工业化的起步》,三大改造为工业化起步制造了条件,提供了有力支持,下接第 6课《探究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三大改造作为新中国探究社会主义的重要历程,做出了重大贡献与牺牲。也因为后期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致使社会主义道路在探究的过程中,出现了偏差,这是有着必定联系的。二、课程标准了解“三大改造”,知道中国 1956 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农业、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形式;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政策。了解并引导学生分析三大改造的原因、实质和意义,培育其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用历史的观点分析问题;填充小故事辅助提高学生兴趣;适当补充一些课外材料让学生阅读。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在过渡时期中,我党制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五、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老师:中国自 1978 年开始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时至今日已经有了 30多个春秋。在这 30 多年的改革中,中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使中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今日我们来学习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三大改造,并以此为鉴更好当下的深化改革服务。(二)老师引领,合作探究老师:“三大改造”具体指什么呢学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老师: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进展经济,“一五”计划完成时,我国工业进展迅速,但农业、手工业进展相对缓慢,还保留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着各家“自扫门前雪”的小农生产方式。如何改变这种落后的局面,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成败的关键。一、众人拾柴火焰高——农业、手工业合作化展示:土改后的相关材料。“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地、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 ——陶鲁笳(当时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设问:通过上述材料我们可以看出 1950——1952 年的土改是成功还是失败学生:成功。老师:1952 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对无地和少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