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心脏骤停与心肺脑复苏后病人健康教育内容 1.专科护理 (1)急救原则:就地抢救,分秒必争。 1)发现心脏骤停,立即胸前区叩击 l 一 2 次,如心脏搏动未恢复,则进行胸外心脏按压,频率为 100 次/min。 2)畅通气道,取出义齿,迅速清除口、咽分泌物,必要时使用口咽通气导管或气管插管,呼吸机控制呼吸。 3)遵医嘱给予肾上腺素、阿托品、利多卡因等药物。 4)保护重要脏器的功能。 (2)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尤其是意识、瞳孔、体温、呼吸、心律、血压、肢体末梢循环及尿量等变化,发现病情恶化及时报告医生并配合抢救,必要时给予除颤或体外起搏。 (3)低温疗法可提高脑细胞对缺氧的耐受性,降低颅内压和脑代谢,减轻或预防脑水肿,以头部降温(冰帽、冰槽)为主,保持肛温 32℃左右为宜(注意防止冻伤);若降温过程中出现寒战等或体温下降困难者可加用冬眠药物,降温维持到病人一般情况稳定、脑皮质功能恢复时再逐渐复温(即听觉恢复,四肢活动协调等)。 (4)昏迷病人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应协助取侧卧位,及时清除口腔分泌物;做好口腔及皮肤护理。 (5)心脏复苏成功后,应积极查找病因,加强病因治疗。 2.饮食 急性期禁食,昏迷病人肠功能恢复予以鼻饲。恢复期给予流质饮食。少量多餐,进食低盐、低热量、易消化、高维生素、不产气食物。饮食过 2 饱,刺激性强、高盐高脂饮食均可加重病情。 3.休息与睡眠 病人神志清醒后,体力消耗大,加上脑组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氧,应保持病室安静,减少不必要的探视和情鳍波动,保证病人的休息和睡眠。 4.药物 急救时应用的肾上腺紊类及其他药物能增加心肌收缩力,加快心率,升高血压.应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变化;甘露醇及碳酸氢钠药物对血管的刺激性大.防止外渗以损伤周围组织。 5.心理护理 及时向病人及家属交代病情.让其最亲近的人与之接触,给予情感支睁。病人意识恢复后,以高超的技能及良好的服务态度让病人放心。 6.吸烟与饮酒 病人清醒后,应嘱病人不得饮酒,以免增加心脏负担,防止再次发生山跳骤停,尽量减少吸烟,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 7.卫生宣教 (1)恢复期病人活动以不引,起症状为宜。根据病情逐渐增加活动量。 (2)注意保暖,避免受凉,以加盖棉被为宜;因局部循环不良,皮肤抵抗力低,感觉迟屯,不能使用热水袋,以免发生烫伤;做好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和压疮的发生。 (3)针对原发病用药,预防心脏骤停的发生,若出现突然不适、及时告知医务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