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课程再构的实践内容摘要:什么样的课程是适合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教师是否需要进行课程的再构,如何进行课程再构,课程再构与幼儿发展的适应性等是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的问题。本文从课程再构的价值、内容、方法等方面,探讨、总结了我园近年来通过课程再构形成园本课程的实践经验。关键词:幼儿园园本课程课程再构问题的提出:近些年的幼儿园课程改革,使众多的幼儿园老师感到困惑与无所适从。从传统的分科教学到整体课程的实施,从瑞吉欧教学到探索型主题活动等。方案教学,幼儿园整体活动课程,快乐成长课程,和谐发展课程,从分科到整体又到分科。“在近20年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历程中,广大的幼儿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摸着石子过河,尝到了课程改革的各种酸甜苦辣。”在这个过程中,专家、权威人士的话起到了决定的作用,成为制订政策的依据和评价的标准,好像风向标,而众多的幼儿园则随风起舞。幼儿园到底需要什么样的课程?什么样的课程是适合幼儿园的园本课程,教师是否需要进行课程的再构,如何进行课程再构,课程再构与幼儿发展的适应性等是值得我们深思与探讨的问题。一、通过幼儿园课程再构形成幼儿园园本课程“幼儿园课程会影响人的一生,高品质的幼儿园课程会让人一生受益”。过去幼儿园选择使用的是由少数专家编制好,教育行政部门推荐的幼儿园教材,老师按图索骥,组织各项教学活动。美国课程专家塞纳把课程比做一幢建筑的设计图纸,比做一场球赛的方案,比做一个乐谱,就像并不是所有的建筑工能够设计图纸,所有的球员能够制订比赛方案,所有的演奏家能作曲一样,并不是所有的幼儿园老师都能编制课程。当建设园本课程的新观念提出时许多老师感到很茫然。既然有现成的教材,现成的课程,为什么还要我们老师来编制课程?什么是幼儿园的园本课程?为什么要建设幼儿园园本课程?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园本课程?带着问题我们组织老师学习《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学习、探讨冯小霞、朱家雄的课程理论、观点,学习陈鹤琴、杜威的教育思想。通过学习讨论,大家明确了园本课程与编制好的课程的区别所在,明白了虽然课程的编制不是一般的幼儿园的老师所能做到并做好的,但是课程的再构却是必要也是老师能够做到的。大家明白了幼儿园园本课程应该是基于编制的课程根据幼儿园的不同条件和环境,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幼儿的年龄特点、已有经验、发展水平,教师的专业能力等经过教师的思考、选择、重组,形成的适合本班幼儿需要的活动。换言之课程再构就是老师在编制好的课程基础上根据需要进行再创造的活动,我们定义为“非独立的园本课程”。至此,我园确立了“非独立的园本课程”模式框架。核心就是课程的再构。二、通过幼儿园课程再构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1、课程再构的价值:幼儿是教育的主体,幼儿园课程再构必须紧紧围绕这一主体。课程再构的价值所在就要看是否是基于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否是幼儿感兴趣的活动,是否引导幼儿积极参与,是否贴近幼儿的最近发展区,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发展。而不应只是去追逐所谓的新理念、新名词,与潮流的一致性等。凡是能够满足幼儿发展需要的课程再构就是有价值的园本课程。2、课程再构的内涵:一个教学方案包含目标、准备、内容、活动形式、反思与评价,课程再构就是整个方案的再构。根据幼儿的年龄、认知特点,根据幼儿园的环境、资源,教师素质、班级人数等众多因素的影响,选择或创造适合本园实际、本活动需要的再构课程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每个幼儿园都处在特定的自然、社会及文化之中,都有自己的优势资源,这些资源往往是与幼儿的生活直接相关的,是幼儿感兴趣的,也是最能引发幼儿主动学习的。一个开放的课程方案应为这些优势资源的充分利用提供适宜的空间,应该允许课程内容的更换、补充及调整。1)目标的再构关于目标的把握,每个老师都可以有自己的理解和行为,关键是要有目标再构的意识。有全局的观念。目标要全面,涵盖情感、知识、能力。幼儿园教学目标贯穿于教学方案设计、过程、评价的整个过程。是出发点也是归宿。目标决定着内容的选择,决定着教学方法,教师在课程再构时要根据国家对幼儿发展的要求及幼儿的实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