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低年级数学课堂提问浅探_ --------------------------------------- 小学数学课上,有价值的提问是促进学生思维、评价学习效果、增进师生情感、活跃课堂气氛以及激活学生自主学习潜能的基本手段。因此,老师课前应当充分预设每一个教学环节的引领性问题。并根据学生在课堂上不断生成-的新问题,调整、重组、灵活机动地组织教学。为进一步了解低年级数学课堂提问中所存在的问题,全面提高课堂提问教学的质量,我对数学课堂提问作了以下的探究和讨论。 一、是数学课堂提问要体现数学性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数学案例:课始,老师出示一个十分漂亮的 Flash 课件情景图——“欢乐的大森林”。 师:看了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生 1:我发现天上的白云在飘动! 生 2:我发现小鸟在表演节目。 生 3:我发现小兔在跳舞,跳得真好看! 数学课为何没有数学信息?老师的提问体现数学性了吗?这么大一个问题,如何让低年级学生提炼出数学信息?数学课要体现文化气息,但更要注重其数学性质。假如这样“看图说话”下去,会大大降低这节课的教学效率。看来,这里的问题在于没有运用数学型提问组织教学。 二、课堂提问要扩大答问面 曾经看到特级老师刘永宽的一个课例片断,虽不是低年级教学,但给我的触动却很大。 (课临近结束) 师:这节课哪些同学发言了?请站起来。发言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这个问题,我请还没发言的同学来回答。 师:刚才发言的这位同学占了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我们全校有 1576 名学生,他占了全校人数的几分之几?我们全市有 83 万人口,他又占了几分之几?全国有 13 亿人口,全世界有 50 亿人,他又各占多少?(分别指名没发言的学生回答) 师:为什么同样是这位同学,你们说的分数却一直在变? 师:现在发言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几分之几?没发言的又占多少? 这一环节的设计,刘老师真是用心良苦,既给没发言的学生一次表现自己的机会,又能借此了解学生的新知掌握情况。这比老师自己总结教学内容不知强多少倍!由此我想到:低年级学生自制能力差,但好胜心强。老师提问后,大部分学生都会举手,争先恐后地抢答。但老师一次只能叫一个学生答题,其他学生就会表现出失望。假如一个问题只一两个学生回答后就草草了事,整堂课中回答问题的学生就只能是少部分。久而久之,未被提问的学生就会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特别是那些本身就很内向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