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智共生,焕发课堂精彩 ——从《黄果树瀑布》教学看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常州市新北区龙虎塘中心小学 胡芝芬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这是许多专家、学者和广大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然而语文教学的现状却不尽如人意,有表面热闹的“满堂问”,有眼花缭乱的多媒体,有鸡零狗碎的解析,有轰轰烈烈的“花架子”。这些都是对新课标的曲解,使得阅读教学陷入单一低效的状态。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课堂教学又是实施阅读教学的主阵地。怎样才能使阅读更有效?下面,我就结合《黄果树瀑布》一文的教学,浅谈对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的一些看法。 第一,激发学生兴趣,叩开思维之门。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 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很多,开端引趣就是其中的一种。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要把课堂教学变成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如《黄果树瀑布》导入语这样说到:让我们跟着李有贵叔叔走进黄果树瀑布风景区,领略黄果树瀑布独特的魅力。(出示动态画面,情景描述:透过树的缝隙,便看到一道瀑布悬挂在岩壁上,上面折为三叠,似一匹宽幅白练从织布机上泻下来。瀑布溅起朵朵水花,如雨雾般腾空而上,随风飘飞,漫天浮游。那哗哗的水声便成了千万架织布机的大合奏。)在学生对这一自然界的奇观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后,设下疑问:为什么把黄果树瀑布称为“大自然的杰作”?如果你站在黄果树瀑布面前你会有什么感想?这样的设疑,一下把感官正处于敏锐时刻的学生拉到了黄果树的瀑布前面,使学生有了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启动了他们的思维,学生的思考、交流充满了智慧的碰撞。这样有意识地生疑、质疑、释疑,为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奠定了基础。这不由地让人认识到,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始的。 第二,构建学习环境,走进文本世界。 学生学习的最佳状态不应该是简单抽象的,只有在真实世界的情境中才能使学习变得更为有效。良好的学习环境,能使学生在学习中触景生情,在情景感悟中体会文章的内涵。在情景交融的学习环境中,学生才能真正触摸到作者的写作意图,而靠简单抽象的说教那只能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黄果树瀑布》是一篇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