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我县绿色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我县绿色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1/11
我县绿色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2/11
我县绿色经济发展调研报告_第3页
3/11
- 1 - 我 县绿色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 2011 年 12 月) 葛雨雷 从上世纪 70 年代开始,西方一些国家的理论和实际工作者提出了发展绿色经济的理念。近20 年来,各国政府就减少环境污染、遏制气候变暖等问题不断进行谈判、磋商;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又把发展绿色经济作为实现经济复苏的重要支点和推进能源创新、抢占经济制高点的国家战略。并明确要求大力发展新能源、不断完善循环经济产业链,多次强调“坚决打好转方式、调结构这场硬仗,为当前保增长提供强有力推动,为长远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一、绿色经济内涵 绿色经济是以经济与环境的和谐为目的而发展起来的新的经济形式。其理论内涵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从经济发展的伦理边界看,经济发展要以不破坏或最大限度地减小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命赖以存续的基础,如果经济发展以无休止的破坏生态环境为条件,则违背了物种进化的基本自然规律,其严重后果最终还是要由人类自身来承担。第二,从探寻经济发展的科学路径看,经济发展要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个环节,以新能源的开发和节能环保新技术的应用为基础。以清洁生产、节能降耗和新能源开发为代表的绿 - 2 - 色技术成果,为破解经济增长的能源困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找到了出路。第三,从诠释经济发展的哲学意蕴看,经济发展还要把生态资源作为一种要素纳入经济系统之中,并通过市场化配臵来实现社会整体效益的最大化。传统的经济理论只注重对土地、资本、劳动和技术等排他性生产要素的研究,生态环境作为一种非排他性公共资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游离于经济系统之外。生产者对经济效益的一味追求和对产权无归属的环境资源的掠夺性使用,造成了生态被严重破坏的“公地悲剧[1]”。解决这一问题的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就是限定排放权,把破坏生态、污染环境的成本内化到各经济主体的经济核算中,实现各经济主体自身利益最大化与社会效益最大化的辩证统一。 绿色经济既是发展的手段,也是发展的目标,涵盖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部门;它追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而不是以保护环境为由放弃经济发展;它要求经济社会发展与有限的自然承载力相协调,体现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各种因素影响 一、资源环境硬约束倒逼我们寻求绿色经济发展模式。我国长期以来的粗放型发展模式由于受到资源保障不足、生态环境破坏的严重制约而难以为继。第一,以高消耗、高排放推动的工业化正面临环境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我县绿色经济发展调研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