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 教案背景 1 ,面向学生: □√ 中学 □小学 2 ,学科:美术 2 ,课时:1 3 ,学生课前准备: 一、熟悉教材中的关于战争和平的美术作品。 二、网络搜索关于战争与和平的影视资料、文学著作等。 二、 教学课题 知识目标:了解战争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地位;认识美术作品反映战争的特点和形式以及艺术家选择特定场景和细节来表现战争的意图;训练学生的画面分析能力,培养他们对战争与和平的正确态度。 能力目标: 1、探究作品内容、形式和风格特点以及创作的背景,提高对美的鉴赏和表现能力;学生能用自己喜欢的艺术表现手法,表现对战争与和平主题的理解,通过讨论、交流,以及自己设计创作关于战争与和平的作品,进一步加深对美术的认识。 情感目标:通过对若干件美术作品的欣赏和分析,使学生对战争有更为全面的认识,能够从不同层面上看待战争(历史中的战争,观念中的战争,战争的性质,战争的影响),并了解战争与美术的关系,从而对美术的特性与表现力有更深入的认识。欣赏中外优秀艺术作品,感受艺术家源于战争的艺术表现形式以及流露出的悲壮、崇高的感情。使学生对战争带给人们灾难进行深刻的反思,从而对“呼吁和平,反对战争”的主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三、 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美术鉴赏》的第三单元第七课《战争与和平》,探讨的是一个凝重的话题——战争与和平。本课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1、战争在美术作品中留下的痕迹;2、通过美术作品对战争进行的反思;3、美术作品表现的和平观念。历史上曾经爆发过无数战争,即使是在现实社会中, 仍有战争在遥远的地方进行,虽然我们生活在和平时期, 但是战争毕竟是人类经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正确地理解战争与和平,是每一个公民都应该具有的素质。教材以不同时期的美术作品为例,引导学生从艺术中探究、体会这些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战争是残酷的,引发出许多无谓的牺牲、死亡和痛苦,但是另一方面,在战争中也能体现出英雄主义和大无畏的精神。因此艺术家在表现战争时就有许多的切入角度,通过了解他所强调的那些方面,就能相对深入地了解他的立场。本课以不同时期不同形态的美术作品为例,引导学生从艺术中探究、体会这些方面的内容,让学生明确美术作品的形式服务于内容的关系,正确理解与评价有关战争的问题,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