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5-7 题。[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恒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加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郑之鄙人学为盖。三年而大旱,无所用,弃而为秸槔。三年而大雨,又无所用,则还为盖焉。未几,盗起,民尽戎服,鲜用盖者。欲学为兵,则老矣。越有善农者,凿田种稻,三年皆涝。人谓宜泄水种黍,弗听,而仍其旧,乃大旱连岁。计其获,则偿歉而赢焉。故曰:“旱斯具舟,热斯具裘。天下名言也!”(选自《郁离子》)5、解释句中加点的词。(2 分)① 入则无法家拂士拂:②郑之鄙人学为盖鄙:6、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6 分)① 人恒过,然后能改。译:② 旱斯具舟,热斯具裘。译:7、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4 分)答:甲文的主要观点:八、、■乙文的主要观点:八、、■共同特2点:八、、■答案 5、同“弼”,辅佐边境 6、一个人常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天旱的时候就32)入则无法以准备船,天热的时候就准备皮袄。7、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防患于未然卒章显志(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5题。(14 分)[甲]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选自《孟子》)[乙]淮北蜂毒,尾能杀人;江南蟹雄,螯能敌虎,然取蜂儿者不论斗,而捕蟹者未闻血指①也。蜂窟于土或木、石,人踪迹得其处,则夜持烈炬临之,蜂空群赴焰,尽殪,然后连房刳取②。蟹处蒲苇间,一灯水浒,莫不郭索③而来,悉可俯拾。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选自《齐东野语》注:①血指:伤指②刳(ku)取:割取③郭索:急竞爬行的样子④殒:死亡10、解释句子的加点词(4 分)(1)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家拂士(3)江南蟹雄,螯能敌虎拾11、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4 分)(1)人恒过,然后能文:(2)惟知趋炎,而不能安其所,其殒也固宜。译文:12、甲、乙两文的主要观点是什么(4 分)甲文的主要观点:;乙文的主要观点可概括为:13、甲、乙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特点(2 分)二)10、(1)明白、知晓;(2)同“弼”,辅佐;(3)匹敌、对抗(4)完全 11、(1)一个必然会犯错误,然后才能改正(2)只知道向有火光的地方跑,而不能够安守自己的窝,它们的死亡也是自然而然的了。12、甲文:生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