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杜郎口”模式谈谈对备课的认识八年级政治备课组李彬梅“杜郎口旋风”刮遍全国,许许多多的中学派人去“取经”,我所在的学校也不例外。本人没机会亲临这传说中的“圣坛”获取“道术”,当然有些遗憾,不过有幸观看教学视频、阅读经典型的教案,这也让我有一定的收获。据此,本人想根据自己在教学中的体会,谈谈对课前的必备工作——备课的认识。课堂教学要符合素质教育的需要,就得真正地把学生从课堂上解放出来,把课本当成提供素材的工具而不是”教科书”。杜郎口中学“立体式、大容量、快节奏”的课堂以“预习、展示、反馈”三个环节展现出来教师只是穿插着讲10分钟,其余时间都交给了学生,甚至有的课堂没见老师,完全由学生主宰。学生分小组预习,各小组派代表讲课(展示),小组之间及全班同学进行点评或提出还不明白的问题(反馈),所有学生都动起来了,他们“在表现自我中交流,在交流知识中学习”,能够达到“以优带差,以差促优,优势互补”的目的。然而,课堂总是“因预设而美丽,因生成而精彩”,要使预设与生成和谐地统一,就得在备课上下足功夫。解放学生就得“备”学生。课堂活了,学生学了,老师在课堂上不累了,课下工作量却更大了。因为这样的课堂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前就把课堂上的每一个环节、每一处衔接、每一个知识点和每一个问题都提前设置好,而且还要对课堂上出现的突发事件和处理方法都进行预设。当学生把自己学习的痕迹展示在黑板上时,老师会以学生为根本,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和学生同步进行。也就是说要备教材、备每一环节的时间、备预见性问题、备教法、备学生。老师才能在课堂上做到游刃有余。笔者是“思想品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在不断地尝试方法的变革。曾在讲八年级《维护消费权》一节时,就完全将课堂交给了学生。可备课是在一星期前开始的。课本上该课内容很简单:主要介绍六项消费权、我们该怎样维护消费权。老师讲学生听会挺枯燥,为什么不把学生们听到看到了解到的东西,让其通过自己喜欢的方法表现出来呢?于是我把课堂设计成(当作)“3.15”文艺汇演现场,将主持人、记者、律师、观众(学生)、嘉宾(邀请的听课老师)的角色安排好,学生分小组按照自己承担的角色和任务去作准备,将全班同学都调动起来,就连平时看到书就头疼的“观众”同学也非常有热情,准备他们要提出的问题,有5位同学还根据“街头叫卖——肚子痛”的情景自编自导自演小品……整堂课老师只作了“开场白”和最后2分钟的小结(表扬与鼓励),可以说这堂课是成功的。学生的潜力无穷,我们要爱学生就得相信学生,精心备课,让学生靠自己学好课本知识但不局限于课本知识,特别是思想品德课有更多的给学生贴近社会关注身边现实的机会,我们做老师的应想办法让自己和学生的灵魂一起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