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教育教学微案例的基本框架微案例:指针对课堂教学中的小问题,所采取的小策略、小方法、小技能。一、问题标题:简明扼要概括本案例所要解决的小问题(30 字以内)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二、问题描述/呈现(不少于 150 字)简要描述:以“讲故事”的方式,描述您的“小问题”,并将问题中包含的表象和深层问题挖掘出来。班级有位叫李奥的学生,经常迟到、旷课、上游戏厅,甚至打架、敲竹杠,学习成绩就更不说了,门门功课挂红灯,尽管老师多次教育,仍不见好转,还是经常旷课、打游戏,向同学借钱,同学不借就打同学,以至班里同学见了他都躲得远远的。虽然偶尔也有进步,但没过两天又恢复原样,以至老师对他失去了信心。不过,这个学生并不是一无是处,他能帮其他学生打扫卫生,热爱劳动。如何对待这样的学生?三、原因追溯造成“小问题”的因素有哪些?具体分析阐述。后进生的特点:(心理需求与现实状况存在许多矛盾)(1)自尊,往往得不到别人的尊重;(2)好胜,往往不能取胜;(3)有上进心,而意志薄弱。四、方法/策略选择或者技能应用(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填写,可以只写方法策略或者技能)(1) 确立后进生也能成才的信念;(2) 深入了解他的心理特征;(3) 善于捕捉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4) 创造各种条件,促进后进生的转化;(5) 要反复抓,抓一点,进步一点,巩固一点。五、实施过程(不少于 500 字)具体描述实施过程,并形成相应的文本,可以配合展示过程中的照片或者成果图片等。针对李奥(化名)的情况,我为他制定了帮教措施,决定从学习习惯入手。对于他上课没有规矩的缺点,不能指望他一天、两天就改变,要循序渐进。有了好的表现,就及时表扬、鼓励;不好了,不是简单的批评,而是告诉他应该怎么样,因为在他的内心中并没有真正建立作为一名学生的标准。就这样,一个月过后,经过了我无数次的提醒、鼓励,他上课不举手说话的毛病基本上得到了改正。情况刚有好转,以后发现的问题,却真的是让我挠头,让我真正发现这是一块不好啃的骨头。基本的规矩懂了,但是好景不长,因为他基础差,课上的内容对他越来越没有什么吸引力了,他的注意力逐渐由上课转化为招猫递狗,不是捅捅这个,拽拽那个,就是趁老师不注意换个座位、发个怪声什么的。几次找他谈,根本不管用:当着我的面表示的很老实,但回去后他仍然是屡教不改。在这种情况下,我联系他的家长。他的家长只是普通的农民,很朴实,一见老师就只会说好,再说深了,就会抹眼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