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基金市场投资者结构分析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现状 中国证券市场自建立以来,十多年的开展历程被打上了高度投机的鲜亮印记,而以散户为主的投资者结构一直被认为是中国股市波动剧烈的主要原因。有鉴于国外成熟市场开展经验,中国证监会于 1997 年 11 月出台?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方法?,实施超常规开展机构投资者的策略,重点鼓舞和扶持开放式基金开展的指导思路被确立为促进中国股票市场健康开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投资者结构变迁和各时期的特征概述第一阶段: 1990-1996 年内资散户时代,以证券公司为代表的机构投资者总体处于发育萌芽阶段 这一时代的市场投资主体为中小型投资者。有调查显示,从年龄情况看,25 岁到 55 岁的人群构成了中国个人投资者的主体,但 55 岁以上的离退休人士也是不容无视的份额;从教育程度看,为数庞大的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总体受教育程度较低;从职业构成看,主要投资者群体为机关干部、工人、科教文卫新闻工作者、商业效劳业人员和个体工商户、私营业主;从收入和资产构成看,投资者的年收入水平普遍不高,与此相反,投资者的投资规模相对较高。随着深沪两个证券市场以及中国证券业协会的相继成立,为当时可能的机构投资者———证券公司的开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1992 年底,经人民银行批准,设立了华夏、国泰、南方三大全国性证券公司,其原始注册资本都是 10 亿,主要参股股东是当时的四大专业银行,实力强大。当时的证券公司大体包括三个层次:全国性证券公司如华夏、南方、国泰等,各省、市人民银行、财政部门等办的地方性证券公司以及信托投资公司、租赁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办的证券营业部。到 1996 年底,共有 430 家证券专营与兼营机构,各类证券经营机构拥有营业网点 2600 多家,拥有总资产 1600 亿元。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这一时期的基金尽管已经出现,但远没有证券公司对市场的影响力强。从1991 年开始,在中国证券市场刚刚起步时就已经出现了第一批投资基金。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又有 73 只基金得到了设立。由于不标准的投资基金发行和信托受益债券的做法,1994 年 5 月 19 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出紧急通知,要求省级分行立即停止基金的审批发行,在该通知下达以后的 3 年时间里〔1995-1997年〕,各级人民银行分行没有再审批设立新基金。 这一时期的特征是:〔1〕市场投资主体以中小型投资者为主,其投资理念、投资行为、风险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