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春》名师教案教学建议:本文是初中语文第一课,本阶段学生容易通过朗读进入课文情境,因此朗读对他们来说是学习语文最重要的一步。本课的朗读可以分几个层级进行,一是初步感知的朗读,二是投入感情的朗读,三是在思考理解基础上的朗读。可以找名家朗读的录音,给学生示范。要引导学生有感情朗读,大声朗读,读出美感,读出抑扬顿挫的节奏韵味,体会文辞的优美。另外每个段落要分层赏析,唤起学生的形象思维,将精美的语言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学情分析:初中学生虽然在小学已经接受了朗读训练,但朗读水平仍然参差不齐,有种种缺陷和不良习惯,有待在教学中加以改进。本课的朗读教学应当从基础训练入手。端正朗读态度,同时掌握一些基本的朗读技巧,体会作者情感。教学目标:1.了解朱自清生平,熟悉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3.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连读。4.激发联想和想象,体会课文优美的情境。5.品味优美语句,揣摩关键语句,深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体会作者情感。教学重点难点: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课文中的春之美景,把握重音、连读。(重点)2.赏析优美语句,揣摩品味语言,深入学习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小组讨论法教学过程及内容要点: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朱自清生平,熟悉并掌握文中的生字词。2.整体把握全文,理清文章结构层次。2/93.朗读课文,把握重音和连读。二、教学过程与教学内容(一)导入新课春天阳光明媚,东风浩荡,绿满天下,古人就用很多美丽的诗句来描写春天,比如杜甫的《绝句》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那么朱自清又是怀着怎样的心情来迎接春天的呢?他又会怎样描写春天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初中的第一篇课文《春》。【设计意图】调动学生记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二)了解作者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号秋实;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在扬州长大,故自称“扬州人”。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民族战士。其散文朴素缜密,清隽沉郁,语言洗练,文笔清丽,极富真情实感,以独特的美文艺术风格,为中国现代散文增添了瑰丽的色彩,创造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散文体制和风格。主要作品有诗文集《雪朝》《踪迹》《背影》《春》《欧游杂记》《你我》和论著《精读指导举隅》《略读指导举隅》《国文教学》《新诗杂论》等。【设计意图】了解作者,知人论世。(三)初读课文,读准字音。(一读)要求:全班齐读课文,边读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