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归国科学家谢希德事迹材料

归国科学家谢希德事迹材料_第1页
1/6
归国科学家谢希德事迹材料_第2页
2/6
归国科学家谢希德事迹材料_第3页
3/6
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归国科学家谢希德事迹材料 归国科学家谢希德事迹材料 谢希德出生于泉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谢玉铭是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研和教学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XX 我为此收录了归国科学家谢希德事迹材料,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帮助。 归国科学家谢希德:新中国第一位女大学校长 谢希德(—),女,福建泉州人,中国共产党党员,固体物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1946 年毕业于厦门大学数理系,1947 年赴美国史密斯学院留学,1949 年转入麻省理工学院专攻理论物理,1951 年获得博士学位。1952 年回国后到上海复旦大学物理系任教授。1980 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8 年当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1990 年被选为美国文理学院外籍院士。曾任复旦大学校长,上海市政协主席。谢希德主要从事半导体物理和表面物理的理论讨论,是中国这两方面科学讨论的主要提倡者和组织者之一。 在今年的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科技攻关要坚持问题导向,奔着最紧急、最紧迫的问题去。要从国家急迫需要和长远需求出发,在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高端芯片等方面关键核心技术上全力攻坚。而芯片技术,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半导体技术之争。回溯中国半导体技术进展史,绕不开我国第一部全面论述半导体技术的教科书——《半导体物理学》,而这本书的作者之一谢希德院士,就是我国半导体讨论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的奠基人之一。这位生于 1921 年与中国共产党同龄的科学家,一生忠诚于党、忠诚于祖国、忠诚于人民,以她瘦弱却坚韧的身躯不懈奋斗,为我国半导体物理、表面物理理论讨论撑起了一片天,用自己的一生诠释了新时代的中国科学家精神。 “中国需要的科学家” 1921 年 3 月 19 日,谢希德出生于泉州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的父亲谢玉铭是一名杰出的物理学家,在科研和教学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丰富的藏书、每晚在书房工作到深夜的背影、常常谈起的优秀学生以及时常挂在嘴边的那句“中国需要科学”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了谢希德,使其走上物理学讨论之路,最终成为了“中国需要的科学家”。 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面对每况愈下的时局,父亲谢玉铭不愿在日寇统治下的地方苟安,带着全家开始了逃难的生活,面对满目疮痍的祖国和颠沛流离的生活,谢希德更加强烈地意识到,只有摆脱强权压迫,使国家富强起来,人民才能有安定的生...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归国科学家谢希德事迹材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