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我的主张是“作文需要教” 记得两年半前,我教的小学第一个毕业班在京学生二十几人小聚某饭店,为我祝贺七十岁生日。其中有讨论员、教授、总工程师和主任医师等,个个学者气派。席间,他们轮番举杯,感谢我这个小学老师当年在作文方面对他们的指导。 巧了,在这些知名专家中,竟没有一位是专攻中文的。那么,我这个“小学作文教书匠”的影响又在哪里呢?他们异口同声地说:“在于从小为我们打好基础,让我们喜爱作文、乐于动笔,当所学专业有些成就时,能及时总结,善于归纳经验。”“一个学生从小获得动笔作文的能力,无论长大投身哪个学科,都是终身受用不尽的。”这些话,道出了这些“老”学生们的内心感受。 记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中期,我中师毕业分配到小学任教。那时,作文教学讨论可以说是一片空白。长我三四十岁的老老师们,都是不教作文的。课堂上,老师将《母亲》、《春》等文题往黑板上一写,教学过程就算完了。他们笑着说:“作文还用得着教吗?”这是当时的主流意识。我呢,一个刚走上讲台的小青年,竟敢向这主流意识挑战,在课上进行了一系列作文指导,包括审题、选材、谋篇布局、修辞方法,等等,这在当时被视为“异类”。 “作文不需要教”,那是有理论支持的。归纳一下,其说有五: 一是“自古以来”说。他们认为,千百年来,学子如何作文,先生是从来不教的。然而,时代不同了,教育在进展。当年李白、杜甫没有坐过汽车,曹雪芹、蒲松龄没有用过电脑,难道我们就因而不要掌握现代科学知识吗?显然,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二是“文无定法”说。 不错,文章如何写,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没有固定章法。把学生带入固定的死框框,我们都不赞成。然而,这“文无定法”后面还有几个字,叫“有规可循”,老师要运用深化浅出的教法,把动笔行文的基本规律授予学生,那才是必要的。三是“课外阅读”说。他们认为只要多读课外书,学生自然会作文。许多中小学老师都是这样告诉学生的。社会上一些知名作家也讲过,“我的写作能力来源于看课外书”。这当然是真实可信的。然而,事情还有另一面。调查一下吧,在我们周围的成年人群中,多少人一辈子博览群书,手不释卷,但要动笔写一篇工作小结、讨论论文时,却十分吃力。这种只会读不能写的知识分子哪个单位没有呢?四是“读写等同”说。有的老师告诉学生,“怎么想的就怎么说,怎么说的就怎么写”,“说和写是一回事”。精品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这话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