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抗菌药物分类 抗菌药物按主要作用机制可分为四类:一、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的,如β -内酰胺类抗生素;二、抑制细胞膜功能的,主要包括两性霉素 B、多粘菌素和制霉素等;三、抑制或干扰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主要有氨基苷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氯霉素类、林可霉素和克林霉素;四、抑制DNA、RNA 的合成,主要有喹诺酮类、乙胺嘧啶、利福平、磺胺类。[1] 从来源上,抗菌药物可分为抗生素、合成抗菌药。抗生素按结构可分为β -内酰胺类、大环内酯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和其他类。合成抗菌药主要有磺胺类以及磺胺增效剂、喹诺酮类和硝基呋喃类。一般将抗真菌药和抗结核药单独列出讨论。(详见表1.5,1.6)[2] 表 1.1 β -内酰胺类抗菌药 青霉素类 头孢菌素类 天然青霉素: 青霉素 G 天然头孢菌素: 头孢菌素 C 半合成青霉素: 头霉素 C 耐酸青霉素 阿度西林 半合成头孢菌素: 耐酶青霉素 苯唑西林 第一代 头孢氨苄 广谱青霉素 氨苄西林 第二代 头孢克洛 阿莫西林 第三代 头孢噻肟 哌拉西林 第四代 头孢匹罗 美洛西林 头孢吡肟 接表 1.1 非经典β -内酰胺类 β -内酰胺酶抑制剂 碳青霉烯 单环β -内酰胺抗生素 其他 克拉维酸 亚胺培南 氨曲南 头霉素类 舒巴坦 美罗培南 氧头孢烯类 大环内酯类第一个药物为红霉素,而后对其不断进行了修饰、改造,按其衍生顺序划分为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 表 1.2 大环内酯类抗菌药 第一代 第二代 第三代(酮内酯) 红霉素 罗他霉素 泰利霉素 地红霉素 罗红霉素 麦白霉素 克拉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 阿奇霉素 美欧卡霉素 氟红霉素 表 1.3 氨基糖苷类抗菌药 来自链霉菌 来自小单孢菌 半合成氨基苷类 链霉素 庆大霉素 阿米卡星 卡那霉素 西索米星 奈替米星 妥布霉素 阿司米星 四环素类抗生素分为天然四环素和半合成四环素。天然四环素从链霉菌发酵获得,包括金霉素(Chlortertracy cline)、土霉素(Ox y tetracy cline)、四环素(Tetracy cline)。半合成四环素包括多西环素(Dox y cy cline)、美他环素(Methacy cline)、米诺环素(Minocy cline)。 表 1.4 其他抗生素 林可霉素类 万古霉素类 多粘菌素类 林可霉素 万古霉素 多粘菌素A 克林霉素 去甲万古霉素 多粘菌素E 替考拉宁 表1.5 主要抗真菌药 抗真菌抗生素 合成抗真菌药 多烯类: 非多烯类: 吡咯类 两性霉素 灰黄...